1. 首页 > 下载中心

从退伍军人到环保扶贫尖兵 ——访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王堃

  10月1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既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晚,着重展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的先进事迹的《决战的时刻——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农业农村频道播出,生动展现了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其中一位获奖者王堃,既是,也是我的老乡。“最可爱的人”加上熟悉的乡音,他的事迹感染我的同时,让我有进一步了解他的渴望。

  近日,我有幸采访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奖者王堃,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他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收获与不易、无私与担当,得以窥见他退役不褪色的军人质感,24年军旅生涯的熏陶,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早已融入他的血脉。

  “军人的责任与担当,落实到生活中,就是踏实做事,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因此,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谈到退役后的扶贫工作,王堃开门见山地说,“就像习说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王堃的回答,像他的人一样朴实。在他看来,一个人能全身心投入扶贫,是一件足够骄傲一辈子的事情。自从踏上扶贫的“新战场”,他一直在打“最硬”的仗:不为名利沉下心来做环保,资助贫寒学子完成学业,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助农扶志想点子,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他将个人半生积蓄投入扶贫,累计逾430万元。

  1999年的一个夏日,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某部实弹军事演习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突然,眼看着一个手榴弹偏离原飞行轨道,就要在一个士兵身旁爆炸时,一个身影突然推倒了士兵,手榴弹在这个身影面前炸响,一片混乱中,这个满脸是血的身影才被大家看清楚,是营长王堃。

  一番紧急抢救,不幸中的万幸,王堃性命无忧,但左眼失明。尽管如此,被评为五级伤残的王堃还是感慨,谢谢老天留他一条命。

  带着伤残离开部队,家人、朋友怕他遭受这样的打击会心情抑郁,纷纷开导他,“放心吧,国家给的抚恤金和工资足够你平稳度过一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以后的生活。”

  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王堃自问做不到。虽然因残退役他无怨无悔,“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么做。就算我因伤退役,我也不能当个闲人让国家养着,只要我还能看到,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我就要像在部队那样,活得顶天立地。”

  王堃放弃优渥待遇和组织的安排,决定自主创业,自此,他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经过几年的打拼,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优秀品质使得他的公司蒸蒸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营煤矿企业的5年里,军人的担当让他不停思考,在开采利用资源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如何兼顾?“只索取资源,子孙后代怎么办?被损坏的土地、被遗弃的矿坑能否得以修复,能否继续被后代利用?”成了他工作之余思考最多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确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新思路、新任务、新目标。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如醍醐灌顶让王堃的心结得以纾解,也让他找到了工作的另一条新路径。

  王堃积极做出响应的号召,决定换一个岗位为国分忧,在环保战线上守护祖国的绿水蓝天,用绿水青山守护贫困群众的金山银山。

  2014年,王堃发起成立了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5年又成立了山东省工业环保促进会,任会长。促进会成立伊始,王堃迅速组建了十余人的精干团队,开始了环境保护“新长征”,历时半年,他们从黄河入鲁第一县,到沂蒙山区、胶东半岛,对140多家公司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王堃的工作思路日渐清晰,那就是凝聚工业领域专家、国内科研院所、山东工业公司以及防治污染服务企业等优质资源,依托促进会搭建专业平台,为会员、行业、政府单位提供专业环保服务。

  在6年的时间里,协会牵头将大家组织起来,汇集了更多的力量,投身环保事业。两个协会现共有会员单位137家。协会先后帮助日照钢铁集团、济南圣泉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电力有限公司费县电厂等企业解决污水处理升级、废气零排放等重点项目改造,为山东的绿水青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环境保护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了舒心的大环境,也为当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在改造工作完成后,王堃还会继续深入基层做出详细的调查走访,他也因此结识了不少需要给予具体帮助的贫困群众。

  2014年7月,王堃听说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叫吴霞(化名)的女孩,考上大学却因为没钱交学费在家哭了一天。他便驱车找到吴霞家里。原来吴霞小时候眼看着患精神病的父亲犯病杀死了妈妈,由奶奶把她拉扯长大,当下一贫如洗的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她上大学。看着奶奶愧疚的眼神,吴霞哭肿的双眼,王堃对她说:“孩子,放心去念书吧,有叔叔在,就不会让你失学。”在王堃的持续资助下,小吴现在已经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其实王堃资助贫困学子的时间开始得更早。2005年,王堃还在部队的时候,曾在陕西的报纸上看到渭南市富平县一对双胞胎姐妹,因父亲意外去世,她们的母亲受不了打击,在自家的农田里喝农药自杀,孤苦无依的双胞胎姐妹刚考上大学就要面对如此残忍的人生打击的同时,上学问题也成了实实在在的困难。王堃当即就通过报纸联系到这对双胞胎姐妹,在当地政府资助了她们学费的情况下,王堃捐助她们每人每月800元生活费直到2008年她们大学毕业。资助因贫失学孩子们的缘从那一刻就注定了。

  习曾指出:“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穷的地方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王堃想贫穷的地方肯定还有许多像小吴这样的孩子,能否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帮他们,让他们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014年10月17日,第一个国家扶贫日,王堃自筹资金108万元,设立“环保助学金”,相继资助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54名建档立卡贫困新生解决没钱读书的问题,每人每年5000元,直到本科毕业。

  济南大学张校长曾经对王堃说:“5000元对于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不算一笔大金额,可是对于一个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而言,却能救助一个家庭,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如今,在王堃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一封封感谢信、一份份学习成绩单、一张张毕业照。这些都是他资助的孩子们邮寄来的。每封信、每张成绩单、每张相片,都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承载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的脱贫希望。

  王堃不仅在生活上资助他们,还为他们提供假期实习机会和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在环保协会的推荐和帮助下,拥有了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

  2016年春节,王堃收到了吴霞寄来的贺卡,贺卡上写道:毕业后我也要像叔叔您一样,致力于环保,扶贫助人,尽自己全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万千寒门学子,程门立雪、牛角挂书,孤注一掷地想要改变自身命运,脚下的每一步却总是极其辛苦,但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着他们,社会力量持续关爱着他们。王堃更是尽其所能,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帮助,帮他们托起明天的希望,不让他们前进的步伐因贫困而中断,不让他们的梦想因贫困而破灭,不让他们的人生因贫困而抱憾!

  2015年以来,习先后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8个专题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多次深入贫穷的地方开展调研,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论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努力方向。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再一次激发了王堃坚定意志跟党走,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决心。他开始系统深入学习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调研,深刻领会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扶贫攻坚已经不单单是走访慰问、送钱送物,更不能指望“一张方子”治百病。

  2016年,王堃在详细考察了解济阳县仁风镇情况后,马上与当地最贫穷的地方之一的高家村结成帮扶对子,资助该村11户贫困家庭。为解决贫困户及孤寡老人看病难题,防止村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2017年9月,王堃组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专家前往高家村开展义诊、普及疾病健康教育等医疗健康扶贫系列活动。义诊的同时,还在现场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疾病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治病意识,增强村民健康意识。王堃的举动赢得了高家村百姓的称赞:“他把贫困户当亲人,把高家村当做自己的家”。

  ▲2019年12月,王堃捐款43万元用于河北省海兴县农场中心小学及幼儿园设施改造捐赠现场

  王堃心里一直有个难题,扶贫相对容易,可怎么样保持脱贫群众不返贫,激发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这需要找准可行的路子,让大家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在走访调研中,王堃发现高家村长久闭塞,有的贫困户种植富硒西瓜。西瓜甜,但百姓的生活却有点“苦”。因没有技术,没有销路,西瓜常常烂在地里,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如何帮助乡亲们,让他们辛辛苦苦种出的西瓜卖个好价钱呢?

  起初王堃每年自掏腰包购买西瓜,购买农副产品近50万元,并通过协会的平台发动会员单位,连续四年帮助村里销售西瓜。这虽然能缓解燃眉之急,但并不是长久之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堃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带领乡亲们种西瓜致富呢?他认为,只有形成规模、科学规范管理才会更有前途。

  2017年春,王堃帮扶的贫困户家里的富硒西瓜喜获丰收,一个棚两亩地,纯收入近四万元,参与的11户贫困户当年就脱贫了。种瓜脱贫了,最受益的还是像是董传文这样的贫困户,艰难拮据的日子终于到头了。提到王堃,董传文心里既温暖又酸楚:“他一个残疾老兵,也不容易啊,还那么关心我,把我当亲人,跟半个儿子似的。”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生产就有了奔头。王堃动员乡亲们抱团发展,注册了集体商标,走规模化、集体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规模化强、组织化高的社会组织,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像珍珠般地串联起来,形成组织优势和力量优势,克服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有效沟通的弊端。王堃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如今的高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硒西瓜产业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不少家庭建起了小楼,买了汽车。在几年前,这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2020年1月,王堃看望山东省济南市万德89岁参加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刘传善老人

  长期与村民打交道,王堃发现,农村因贫致病,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这一比例在贫困人群中占比较大。而白内障是农村老年人失明最常见的病因。很多贫困白内障患者由于没基本防盲意识、经济条件较差,面临看病难的问题,错失甚至放弃治疗的机会,最后导致失明,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给患者造成了痛苦,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

  王堃左眼失明,捂住右眼,世界立刻陷入黑暗,白内障患者失明的痛苦他最能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帮助老人最大限度消除白内障对健康的威胁,也是一种“精准扶贫”。

  得知扶贫众筹“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后,王堃几经周折找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2019年、2020年,捐款75万元,帮助500余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并承诺将共计捐助150万元,为贫困群众免费开展白内障治疗手术。

  2019年9月,参加央视“夕阳红”栏目《福寿中国重阳盛典》,王堃在录制现场见到了受他资助复明的史功河老人。老人来自山东德州,他握着王堃的手激动地说:“是你给了我一双眼睛,给了我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让我好好看看你!”

  作为一名老兵,王堃格外关注农村的工作安置和生活,他未雨绸缪为退伍军人提前谋划。他遍访当地驻军、地方民政部门,寻找联系需要帮助的退伍军人,认真研究助力他们的方向。从10人,到30人,再到现在一次资助上百人,王堃用一己之力,为战友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还积极协调协会会员单位的力量,安置和军人家属近百人。

  拥军优属已经成了王堃的一件大事。每逢八一、春节,王堃都会去部队干休所看望离退休老干部、贫困老军人。他积极为军地军民共建活动牵线搭桥,不停地改进革新爱国拥军方法,组织了不少相关活动。此外,王堃还深入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他希望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树立珍爱和平、爱国尚武的意识,努力学习,增长本领,自觉地投身到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2018年春节,王堃又一次去看望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长城村89岁参加过济南战役、抗美援朝的刘传善老人。老人知道王堃要来看望自己,前一夜高兴得一晚没睡,见面时握着王堃的手说:“脱贫攻坚以来,慢慢的变多人关心我,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你们这些一直牵挂着我的热心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了让爱心传递,发动更多的人投身扶贫事业,2018年1月,王堃受“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邀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寻亲《等着我》节目录制。在录制现场,王堃当即决定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缘梦基金”捐赠12万元,帮助更多贫困求助者圆梦。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2019年8月,济南章丘区普降特大暴雨,区里很多村庄发生内涝,不少村民流离失所。这次降水量为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降水,导致万余人受灾。第二天,王堃通过济南慈善总会向章丘受灾地区捐款10万元及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防止他们因灾返贫。

  在扶贫道路上,王堃不仅倾注心血、精力,更对广大贫困群众倾注了浓浓深情。每年春节,王堃都去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他们正视困难,早日脱贫摘帽。至今,已累计走访济阳、章丘、长清、泗水、临沭等地1500余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物资价值达近百万元。

  王堃为扶贫工作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10月17日,王堃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荣誉证书和奖牌。“这是荣誉,更是鞭策和动力。”王堃朴实的线

  “虽然我无法亲身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我永远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民的一名战士,能用别的方式参与到这场特殊的狙击战中,我才不会觉得有遗憾。”说起这段经历,王堃很自豪,在他看来,“每个人的价值不同,能在不同的领域发光、为社会做贡献,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不是常说梦想吗,我的梦想就是能继续为人民服务,梦中有责任,梦中有担当,我乐在梦中。”

 

上一篇: 云南两农村少年放牛时被垃圾山掩埋 两天后遗体才被挖出 下一篇: 临沂:文化铸魂聚心 老区向美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