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铁公水”多式联运 人流物流越“联”越畅
在位于上海虹桥火车站的东航空铁联运换乘服务中心,需要转乘飞机的旅客下了高铁便能办理航班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享受无缝衔接的中转便利;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一批批货物由海外运抵,又经由高铁被快速转运至国内其他城市,推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进口+国内高铁分拨”的新模式……当前,随着多式联运持续不断的发展,“空铁公水”等多种交通方式融合衔接、优势互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实现。 多式联运一般是指由两种及以上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共同完成的运送过程,如空铁联运、空海联运等。 近年来,一系列与多式联运有关的文件陆续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层次地融合,并制定了“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发展航空快递、高铁快递,推动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实现跨领域、跨区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推进全程运输透明化”“加快制定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新业态新模式等标准规范”等具体措施。2023年,交通运输部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快速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指出,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升级,明确力争通过3年~5年的努力,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一单制”服务模式和集装箱运输“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的“一箱制”服务模式加快推广,全方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前,我国已建成超600万公里总里程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完成“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布局。随着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多式联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津表示,数字化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区块链技术使得运单和结算数据等快速传输,提高了透明度和效率,推动了联运效率提高,而AI、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智能化水平,无人港口、无人货站等逐渐普及,数字化、智慧化为多式联运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推动了多式联运效率提高和模式创新。 此外,低空经济兴起也为多式联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其高效快速、灵活便捷、节能环保等优势,无人机物流配送在多地推行,与其他传统货物运输方式接力,打通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新质生产力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无人驾驶汽车等为多式联运提供了更多场景。”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表示。李晓津也认为,我国世界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加上成熟的5G、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多式联运拓展了新场景、新业态。 以空铁联运为例,目前高铁客流出行距离在500公里以下的占比近80%,民航与铁路已通过市场选择形成了各自的优势范围,而空铁联运的推行为中长距离、长距离出行带来了新的合作市场。林智杰认为,空铁联运是民航在多式联运中应用前景较好的方式之一,高铁直连机场,旅客无缝衔接,这边下高铁,那边上飞机,这是新质交通方式的典型体现。 当前,高铁进机场等基建硬件“硬联通”和空铁购票平台打通等数字化、智慧化赋能“软联通”同步推进,一同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2024年6月,民航局与国铁集团签署《推进空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合作协议》,从顶层规划、设施建设、旅客服务、信息相互连通等多个角度实现民航与铁路融合发展。 目前,在“硬联通”方面,20余个运输机场与铁路车站实现了设施直连,为旅客体验更加便利顺畅的空铁联运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软联通”方面,国航、东航、南航和春秋航空率先与铁路打通了票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航空公司App与铁路12306App的系统对接,旅客在任意一方App上均可“一站式”购买空铁联运票。截至2024年6月,空铁联运“一票制”服务已覆盖全国79个城市的1156个火车站点,实现航空段与2200余个火车段的空铁联运,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除了客运,多式联运也带动了航空货物运输逐步发展。2024年9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铁路联络线开工。这是全国首个空铁货物联运工程,新建线公里,西端在鄂州站接轨经武九铁路衔接全国铁路网,东端在花湖机场停机坪南侧设货运站实现空铁联运。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企业管理部总经理王资峰介绍,该工程建设将促进“空铁公水”在花湖机场无缝衔接,提高花湖机场国际货物运输枢纽地位,扩大机场辐射范围,更好地发挥武汉—鄂州区位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李晓津认为,多式联运能够优化运输结构,通过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降低物流成本。对民航而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能够最终靠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作,提升整体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作为当前热门的陆空联运方式,“卡车航班”指的是航空公司在货物始发地与中转航站或者中转航站与最终目的地之间固定开通的地面运输线路,可利用卡车的集散能力极大扩展航空货物运输辐射区域,对于提高“门到门”时效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例,机场推出全天候通关服务后,“卡车航班”从飞机落地到卡车放行由之前的3天缩短到最快2个小时,实现了外贸货物快速中转和高效流通。2024年1月~10月,机场海关保障“卡车航班”货物2150吨,货值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0%和61.22%,主要货物包括航空器材、汽车配件、先进材料、化妆品等,辐射成都、贵阳、西安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要城市。 在李晓津看来,民航运输的优势体现在多个角度,一是高效便捷,适合需要长途快速运输的货物,尤其是对时间敏感的货物;二是具有较高灵活性,可以依据需求快速调整航线航班,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旅客需求;三是国际性强,在国际多式联运过程中,民航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超前,民航业以“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为特点,通过引入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可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践行基于智能终端的MaaS(出行即服务)理念,实现旅客“一个App走遍天下”的梦想。 在林智杰看来,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民航最显著的优点是长距离的运输投送能力。这也决定了它能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差异化的功能互补,其他交通方式负责短距离“翻山”,民航负责长距离“跨洋”。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2024年全国共新开156条国际货运航线条、欧洲航线条,每周增加往返航班超过430个,货物以跨境电子商务货物、生鲜产品、电子科技类产品、汽车配件为主。 面向未来,民航可通过多方面举措,更好地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融合衔接,共同构建高效、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李晓津建议,应逐步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建立完整铁水联运长效机制,全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推动“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推进以民航枢纽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铁路进机场,推进多式联运联网补网强链工程,打通多式联运“前后一公里”;推动提高空铁、空水、空公联运标准规则衔接水平,推动完善联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推动特种货物多式联运,打破部门壁垒,加快发展旅客联程运输。(中国民航报 记者潘瑾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口碑爆了!《哪吒2》破7亿领跑,DeepSeek预测票房超45亿!背后是这家A股公司 主帅被驱逐森林狼仍逆转太阳 杜兰特33+7华子33+7布克28+9失误 “申请一个撤回”!蛇年第一波回南天可能要来了!至于返程天气....... Here we go!罗马诺:西蒙斯永久转会莱比锡,总价8000万欧元!
上一篇: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0万列(含回程)运送货物逾1100万标箱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篇: 2024陕西事业单位国企央企教师招聘医疗卫生陕西煤业化工招聘18000+人公告(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