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化铸魂聚心 老区向美向新
临沂还被誉为八百里沂蒙,在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其实,“沂蒙”,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主要指以蒙山和沂水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区别,其狭义的区域就是指今临沂市的范围。 采蒙山之灵光,汲沂水之秀气;山水相依的临沂,铺陈了一幅古今辉映、红色与现代交织的多彩文化长卷。 2013年,习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沿着指引的方向,临沂不断探索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的路径,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孕育出包容天下、鲜活灵动的城市气质,“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如今已成为革命老区临沂的鲜明城市文化主题,进一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手握如椽大笔的李白写尽如画江山又何只是在长安,就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的深秋,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携手游览临沂的蒙山,拜访朋友范十,好友以兰陵美酒相待,他们把酒临风,好不快意潇洒,杜甫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的“人到东蒙成神仙,日隐月现醉双眼”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后人广为传颂,留下文坛千古佳话。 其实,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临沂人的祖先就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里成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 蒙山属于东夷文明,是中国祭山文化的发源地,又称“亚岱、东山、东蒙”,也是山东省第二高峰。孔子登临蒙山时曾发出感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御笔手书“东蒙圣境”,如今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还有远古而来的沂河,浩浩荡荡,穿山绕崮,全长574公里,形成的千里沃野,无私地养育着沿途的儿女,被临沂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临沂已有3000年建城史。据史载,公元前492年,临沂城最早的溯源之一的“启阳”城始建,西汉时期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为“开阳”,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之子刘京为琅琊王,将琅琊国建都于此,自此称琅琊,隋唐以后沿称沂州。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数说临沂培育出的先贤名人,可谓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星辰。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宗圣曾子、孝圣王祥、算圣刘洪,以及大书法家颜线孝在这里,他们以独有的睿智和品格赢得了各自的生前身后名。 临沂坚持以文化汇聚现代化发展磅礴力量的理念,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城市节会格局。 2003年是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临沂市举办了首届书圣文化节,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了“书圣故里·中国临沂”的文化品牌,今年9月4日,以“墨起新生”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书圣文化节将隆重开幕;2005年,这里又推出了“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自此以后,临沂以举办节会为媒,突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推动经济文化繁荣,连续三届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 “我们要以八百里沂蒙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城文旅融合为牵引,加强全域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何让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如何让城市文化价值“出圈”? 循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在继续擦亮“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城市节会品牌的基础上,立足于“让历史和文化说话”的思考,临沂的决策者们作出了文旅深层次地融合的战略性规划并付诸于实施,提出“突出整体、特色和融合”的思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讲好一座城市的故事,临沂讲究“静水深流”。在“拼”流量的同时,这里又用从容和智慧向八方游客释放最大善意,并适应一直在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优化一系列服务细节。 琅琊古城上演的大型室内演出“国秀琅琊”,让临沂转瞬间就“变”成了古琅琊;同时,这里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演出,笙歌鼎沸,舞袖翩翩,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触摸琅琊璀璨的历史画卷,感受文化传承!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女士说:“演出的立体实景和效果很震撼!在临沂,真是一梦越千年!” 在“灯火兰山·新琅琊”不夜街区,讲述“东夷文化”的行为艺术演出一步一景,流光溢彩的新画卷同样让市民惊呼“家门口的大唐不夜城来了”,网民称赞:“越夜越精彩!” 关联起来看,自去年以来,临沂市充分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发各方面活力,在“蓝色经济”方面打造了3个片区:“水韵琅琊”、“点靓沂河”和“魏晋风华”,加之今年7月成功推出的“登蒙山、天地宽”的行进式演艺,让人们大呼“过瘾”。更多市民和游客则表示透过这一窗口,体验了临沂文旅融合发展之魅力,凸显了“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城市文化价值。 “做有价值的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除了细节,更追求深化和时尚。瞄准当下加持文化内涵的网络精品转而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之新趋势,临沂注重吸引慢慢的变多的网民尤其年轻人前来打卡有内涵、有所思、有所获的美景和美食。今年五一黄金周,乘着“我在临沂等你”的盛邀之东风,千万沂蒙人感受到了山东省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在这里成功召开的效应。临沂作为“宝藏城市”形象和“灯光秀”火爆出圈,“临沂炒鸡”等美食走红刷屏,更多“食客”成为游客,“流量”变“留量”,网民激情点赞:“我夸临沂千百遍,不如你来临沂见一面”“意犹未尽,我还会来临沂的”…… “沂蒙”的称呼至今已有80多年。1938年7月4日,复电时任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去做”,同意在山东建立“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从此,沂蒙,成为这片红土地的代名词,沿用至今,并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临沂的红色文化令人荡气回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曾是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生动呈现着这座城市自立自强的不屈精神。 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采取“猛虎掏心”战法,一举扭转华东乃至全国战局;经典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 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奉献的红色热土上,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有120余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 沂蒙革命根据地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明大义、识大体,送子送夫参军支前,舍生忘死秘密救护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水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之情。 1961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两次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来又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 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舞台时,观看演出的主席、朱德委员长感动得数次落泪。毛主席亲切接见“沂蒙红嫂”扮演者张春秋,并指示:“《红嫂》这出戏是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可以教育更多的人!” 红色沂蒙,红得热烈奔放,红得像燃烧的火,红得像鲜艳的旗,红得令人精神振奋! 回望青史守初心,传承精神再出发。作为中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的临沂,建立完整制度机制,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加速“红色沂蒙”主题廊道建设,串联重点红色文旅目的地,构建起红色引领、一环多支、串珠成链、快进慢游的红色文化体验带,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缅怀先辈,汲取力量。 如今,在临沂的“红嫂家乡旅游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识字班》《跟着走》等沉浸式实景演出,当年沙洪、王久鸣各自仅用十分钟激情创作的真实故事,穿越时空被鲜活再现,让现场观众心潮澎湃。2018年12月19日,推出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走进国家大剧院,先后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上演了数百场,场场火爆,令观众心灵震撼、热泪盈眶,为沂蒙精神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沂蒙红的力量直抵人心! 在车轮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一种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的活力和赋予时代价值,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才能感召、指引着最广大人民不断开拓前进。 其实,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的脚步始终铿锵有力!沂蒙精神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岁月悠悠,“沂蒙红嫂”赓续红色血脉的情怀依然灿烂绚丽。2016年12月12日,张淑贞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进京领奖时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激动地说:“这是我奶奶和母亲最向往的事情,到我这里实现了!” 这里还涌现出“全国劳模刘嘉坤”“时代楷模赵志全”“时代楷模王传喜”“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沂蒙红商林凡儒”“沂蒙新红嫂朱呈镕”“兵支书王成成”等一大批先模人物,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体会,“红色土地和红色基因,带给自己强大力量!” 目前,沂蒙精神在这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和理论层次逐步提升。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融、生死与共”。 “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嬗变之美,让人始终感受到一股精神的力量:“党群同心”既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又是工作目标。 沂蒙精神滋养着一代代沂蒙儿女的心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临沂上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旗帜高高举起,把沂蒙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沂蒙精神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里的人们以独有的“创新包容”的特质,让临沂商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崛起之路,发端于“小地摊”,历经40年,打造出了“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2023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126亿元、物流总额9334亿元,邮政快递19.4亿件,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立足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临沂又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积极地推进数字、国际、绿色和链式商城“四个商城”建设,去年提出了“一年成形成势成城”的思路,从今年7月,老城区32家传统物流园区、1888家物流公司全部“退城入园”,搬迁至国际陆港公路物流枢纽片区。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打造了商贸物流新优势,也一定会更加擦亮临沂商城这一靓丽的名片。”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说。 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到第一位,才能让城市充满了许多活力和温暖。临沂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思考和创新性实施着“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临沂市委、市政府以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一条热线促进一次办好”,在这里慢慢的变成了深入人心的品牌,也彰显着决策者的为民情怀。 当前,“首发话题”“首发融媒”“专项深办”在临沂市上下已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主流话题,形成新的舆论生态,政府和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去年以来,“我为停车开良方”、“营商环境案例评选”等线余次,先后收到意见建议11.6万余条。 目前,“12345·临沂首发”注册数量已达400多万户,自2022年4月上线以来,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3%以上。2023年5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小事办实 实事办好》为题予以点赞!“12345·临沂首发”荣获2023中国数博会“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入选山东省改革品牌,诠释了水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好例,彰显了“党群同心”新实践。 “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党群同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市委书记任刚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临沂迈向第一方阵、奔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又以宏阔的视野放眼远望,胸怀浓浓的为民情怀,谋划了“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总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进位次、人均占有在全省提水平”的奋斗目标。 自力更生、改革创新、勇于争先……这些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品格,成为新时代临沂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 新时代、新临沂。跳动在古今辉映发展脉搏中的时尚临沂,为世人所见所赞。临沂经济总量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55位。现如今,临沂这座现代化“北方水城”声名远扬,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量质提升、两年万亿”的工业经济突破、“党旗红、市场旺”的品牌越擦越亮,如此等等,无不令人振奋和自豪! 多元文化碰撞,在开放中兼收并蓄,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立足临沂大剧院,这里着力打造“演艺之城”。与此同时,分布在街巷、商场、公园的众多群众性演出,尤其是广场上的“小戏小剧”令人笑声不绝。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从今年8月26日启动,将连续表演15场。《贤孝新说》《一门三英烈》《村里出了个大网红》等剧目有底蕴接地气,群众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看好戏”。临沂在全省率先实施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沉浸式演绎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秋日的沂蒙山,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一派好风光。行驶在丰收在望的田野里,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耳边回响,令人感慨感叹:临沂以文化铸魂聚心,老区向美向新,千万沂蒙儿女自信自强的脚步是那么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