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古镇:千年汞矿的文旅转型
“万山汞矿的热闹又回来了。”48岁的保安部经理吴长平是万山的矿二代,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的万山汞矿有着“小香港”之称。“就在今天悬崖酒店的位置,每到周末都有4000人在广场上跳舞,夜市上好多人做生意。”
作为炼汞最主要的矿物原料,朱砂在万山的开采历史已有2000余年。因朱砂储量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万山被建设成集勘、采、选、冶、研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朱砂工业生产基地。其所生产的万山汞则作为我国偿还前苏联国债的主要物资,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爱国汞”。
“在万山最鼎盛的时代,曾经有3万人在矿区里工作生活。”吴长平就生于那个“鼎盛的时代”。作为汞矿子弟的他顺理成章地毕业于矿山机械厂,从事矿机维修工作。然而好景不长,2001年,万山汞矿由于资源枯竭进行了保护性关闭,吴长平被一次性,只身去广东打工。
在广东几十年,吴长平曾干到服装厂生产厂长,每个月包吃包住还有八九千元工资。2016年,听说老家开发成了景区,优先录用汞矿子弟,想到年迈的母亲,吴长平果断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离开汞矿十几年,再次回到老家的吴长平觉得这里大变样了。他记得离家的时候,矿区里连路灯都没有,地上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如今,那些上了年纪的房子像文物一样被精心修缮。因为旅游开发,老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朱砂古镇,就连2018年开通的铜玉铁路,也有以此命名的站点。
“从高铁站到景区只需十分钟。”交通的便利,让朱砂古镇区位优势凸显,吴长平觉得未来应该大有发展。他留了下来,工资从每月1500元干到每月5000元,这让吴长平感到满足。他说:“人嘛,总要适应时代的潮流,逐渐完备自己的技能。”
从保护性关闭到文化旅游转型发展,这是万山汞矿近20年间的故事。而从夏代万山濮人在淘沙溪发现利用朱砂至今,悠久的朱砂采冶历史,铸就了万山独特的灵魂。
作为中国汞矿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万山汞矿遗址具备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2005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矿山公园,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资源虽然枯竭了,但文化的根还在。如何在摆脱资源依赖的转型发展中,彰显万山千年朱砂文化与近代工业文化的价值,文化旅游产业或许是一条绿色新路。2015年,铜仁市人民政府引入江西上饶吉阳实业集团,投资3亿元在万山汞矿遗址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朱砂古镇。
景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遗迹核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朱砂古镇在旅游开发中将汞矿职员的住宅区、原苏联专家楼、科研所、大礼堂、电影院、原矿区道路进行重新修缮,在对原有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人文塑造还原生活场景,打造出中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其中,“那个年代”步行街、地下长城、朱砂大观园、人民公社食堂、放下云居、悬崖酒店、玻璃栈道、研学营地等体验项目,共同构成“吃住行购娱”的旅游业态。
其中被誉为“地下长城”的采矿坑道以岩鹰窝为起点,历经2000多年的朱砂开采岁月,成就了长达970公里的世界上最长采矿坑道。“地下长城”不同于织金洞那样有着许多天然钟乳石和石笋,巨大的洞厅并不是自然坍塌形成,而是2000多年来无数万山矿工徒手开凿出来的。
“这里为什么叫万山,因为除了山就是山,每一座山下面都是开采朱砂的矿道。矿道岩壁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朱砂,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朱砂古镇导游贾求弟告诉记者。
时光在万山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除了“地下长城”,“那个年代”步行街所展示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矿区生活场景,则是工业遗址的另一种文化表达。国营照相馆、国营蔬菜公司、职工食堂……行走在“那个年代”步行街,原汁原味的时代风貌将游客一下子拉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营大厂。
“人总是怀旧的,我们将这段历史存下来,进行场景还原、艺术提升,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在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芳忠眼里,由于体验感太强,“那个年代”步行街在2019年打造推出之后,很快成为朱砂古镇的核心旅游服务产品。但这仅仅是静态的展陈而已,下一步,吉阳旅游还将通过引入贵州省老字号以及活态演艺,将“那个年代”步行街活化。
“一定要让游客走进步行街便体验到充分的穿越感。在这里可以吃到那个年代的猪油拌饭,入住那个年代的国营招待所,买到那个年代的老字号物件,感受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场景。”王芳忠说。
6月17日,朱砂古镇迎来了3个研学旅行团,共计1300余人。来自湖南的泸溪中青旅此次组织了584名中学生前来研学旅行,行程为两天一夜。
据旅行团领队罗倩倩透露,此前4年旅行社与朱砂古镇在研学旅行方面多有合作,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场地够大,二是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三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对于研学项目比较重视。在泸溪中青旅此次的研学行程里,除“了地下长城”“那个年代”步行街,古镇内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也是行程的重点。
“1937年到1945年,万山生产朱砂支援抗日,年均生产汞59.66吨,是战前年均生产量的9倍。”
“1958年到1962年,贵州汞矿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生产汞5196吨,偿还苏联债务15亿元。”
行走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从序厅到红色万山、丹心报国、冰雪中的温暖、转型中的困惑、前进中的灯塔……一段段历史、一个个生动故事、一项项发展成就,展示着每一个时期的万山担当。
学生陈嘉佑在参观后感叹道:“没想到这个深藏在大山里的古镇曾经有过这么辉煌的过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同时它又有过这么多无助与迷茫,但就算是最艰难的时候,万山人始终通过个人的汗水和付出,为自己赢得未来。这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此外,为了承接人数众多的研学旅行团队,朱砂古镇在“那个年代”步行街上,特别将当年汞矿技工学校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改建成了研学营地,共有900余个上下铺床位。
“入住到这样的营地中,其实也是研学的一部分。”罗倩倩说。据悉,上世纪60年代,全国上下曾掀起向万山汞矿学习有色金属研发技术与开采利用能力的热潮,当年的汞矿技工学校是贵州冶金行业技术工人的发祥地,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有色金属人才重要的实训基地。
万山之变,深刻地折射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于今天的万山人来说,朱砂的红更是万山人民为国分忧、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文化传承的一种象征。2021年上半年,电视剧《看万山红遍》在朱砂古镇内顺利杀青。作为一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点电视剧项目,电视剧《看万山红遍》讲述了万山在习的亲切关怀下,转型发展、绿色蝶变的历程,预计年内与观众见面。
炎炎夏日,在悬崖游泳池边戏水、烧烤,亦或是躺平在放下云居,看山色空蒙。今天的朱砂古镇,除了千年朱砂文化与近代工业文化的深入体验,同时依托夏季清凉的气候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周边湖南、重庆、湖北等地游客度假康养的目的地。
景区内的放下云居,是被一处网友称为“中式禅风忘忧别墅”的高端民宿。民宿依山势而建,只有15间客房,每一间客房都正面群山,建筑材料来源于贵州本地,经过简单的加工以保持原有的质感,传递着大道至简的生活理念。
“人生想要放下,不易;但若能够放下几天,便是度假了。”如果说民宿文化是主人文化,那么在放下云居,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主人。这位68岁的老人,为了在放下云居实现自身的生活理念,民宿从修建之初便经历了5位不同设计师的比稿。而正是这份执着,让放下云居从全球4000份设计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2018年的美国国际设计大奖。作为古镇里的高端康养度假载体,放下云居尽管价格不菲,但却十分抢手。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端午小长假,朱砂古镇共接待游客7.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26万元。这仅只是个开始。对于朱砂古镇来说,景区旅游服务产品、旅游业态已基本成型,今年将在游客引流上发力。
为此,朱砂古镇特别打造了网红驿站、网红直播间,为的是吸引更多网红前来直播打卡,以期在短视频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红进行流量营销。据王芳忠介绍,景区将根据网红的粉丝数量,为其提供从免门票到免费吃住等不同服务。
“资源型枯竭矿山的转型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旅游景区则属于重资产投入,回报周期长,在产品定位、景区运营上,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正因为如此,万山汞矿的文旅转型才有着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王芳忠表示,在未来旅游产业化道路上,景区床位将从现有的1900个增加到3000个,以提高接待能力;同时逐步提升以朱砂为主打的文化旅游商品、文创产品,以旅游产业带动朱砂产业;积极打造以朱砂古镇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线路设计与产品配套,让游客在这里住得更久、玩得更深入。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景区的各种业态也将逐渐完备、升级。
“一个旅游项目的成功在于被社会与游客所认可,但开发的前提通过文化梳理做准确的产品定位,我们的目标是把朱砂古镇打造成为中国矿山转型的标杆与文旅融合的样板。”王芳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