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中心

专题 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澎湃新动能

  首钢矿业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创新驱动,不断探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路径

  春风持续劲吹,激荡着老矿企生机尽显。蓬勃向上的“新”力量,汇聚出澎湃发展的新动能。作为一个有着66年建矿史的老矿企,首钢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首钢矿业”)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创新驱动,不断探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路径。2024年,首钢矿业将“扩大绿色产业价值贡献”写入职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高价值建材产线、打造高效率运输物流、打造高品质绿色环境。2025年职代会上,首钢矿业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安全绿色智慧矿山”的战略目标一个个一体化统筹、高效化运营、链条化管控的“新力量”,为实现“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钢矿业依矿而建,因矿而兴。作为首钢钢铁生产的“粮仓”,建矿66年来,首钢矿业从始至终坚持心系全局,以源源不断的精品原料供给为首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因采矿剥岩、选矿甩尾而产生的废弃物却多达近20亿吨。伴随着矿山接续生产,首钢矿业每年废弃物新增量多达3000余万吨。废弃物的堆放存储不仅需要征用土地,而且每年堆场、库坝的生态维护、环保维护、安全维护等刚性支出也以千万元计。

  所谓废弃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了唤醒砂山石山这些沉睡资源的价值,首钢矿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对固废利用进行积极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首钢矿业坚持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导向的自觉引航,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突出效益、多渠道开发”原则,坚定不移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曾经的砂山石山,正以“金山银山”的绿色变身、绿色赋能,成为首钢矿业发展的有力战略支撑,成为新时期首钢服务城市转型的鲜活名片,成为新时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

  首钢矿业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全封闭产线建设,先后自主建成水厂尾矿高效浓缩和尾砂干排工程、磁铁矿石加工项目等新产线万吨的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标准,实施系列工艺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生产建材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在生产砂石料时同步提取铁元素,并将尾砂等废料用于土壤改良,实现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无尾排放。“全流程一体化尾矿处置新工艺”是集尾矿高效浓缩、建筑砂提取、尾砂干排以及尾矿高浓度一级泵站输送于一体,实现了选矿环节废弃物零排放。这一规模化的尾矿全流程处置工艺在国内尚属首创,实现了冶金矿山行业尾矿处置工艺新突破,在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并被评为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

  太阳光经过光伏板、逆变器、变压器、变电站,让光伏电池片里的电子挣脱磁力场流动起来,电流就这样产生了。这是一次光的诞生,源自太阳光的清洁能源,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首钢矿业响应“双碳”目标,全力发展清洁能源。2024年6月17日,100兆瓦光伏发电矿山治理清洁能源示范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首钢矿业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该项目利用水厂铁矿尹庄尾矿库近3000亩闲置土地,采用“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固沙”;项目建设容量为100兆瓦,安装550Wp单晶硅光伏组件22万余块,有32个光伏方阵,年平均发电量1.5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4.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28万吨,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

  多年来,首钢矿业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19年,首钢矿业真正开始启动智能矿山建设,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搭建“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四大平台。

  搭建智能采矿平台。首钢矿业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信等技术方法,致力于矿车智能调度系统研发,矿车、电铲位置及工作状况实时监控,自动向矿车、电铲下达作业任务,实现车铲动态配比、自动调度,搭建了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的露采生产管控平台。继井下电机车全自主运行后,挑战移动单体设备现场驾驶的传统模式,先后研发铲运机、中深孔台车远程遥控,搭建井下5G通信系统,杏山铁矿5台铲运机、5台中深孔台车实现地表集中操控,5G+集中操控实现规模化应用。

  搭建智能选矿平台。首钢矿业自主搭建大石河选矿、水厂选矿、杏山铁矿、裴庄建材产线、二马建材产线一张图操控系统。在取消现场操作的同时,改变传统控制模式,通过按中间仓料位分段、顺物流启车等方式实现自主经济启停。在实现现场自动化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各个岗位的操作规则,建立数学模型100多个,推进了流程产线的自主调控、智能运行。仅大石河水源智能经济供水项目,就直接释放现场岗位16人。人员优化的背后,带来的更是节能、效率的双提升。

  搭建智能运输平台。随着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铁路运输体系面临“人不够用、车不够用、线路不够用、调度脑子不够用”的问题。首钢矿业在卸车环节实施翻车机集控改造,装车环节通过装车精度管控系统与现场工控系统联控,自动识别车号、下载应装车量、自动对车、定量装车,实现裴庄、水厂火车仓精准自动装车,59个道口在13个点位实现集中控制,取消有人点位16个。实施GK1内燃机车遥控改造,取消了调车员岗位,释放现场作业人员。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首钢矿业立足设备管理实际,开发设备健康评价模型133个,覆盖25个类别1340台套设备,9619个运行参数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采集。系统的应用,可自主评判设备健康程度,定制推送设备健康信息到特定管理人员,推进预知维修、精准维修,实现每台现场设备状态最优,保障每条产线长周期稳定运行,激发产线运行效益最大化。支撑智慧管理平台的还有实时监控分析、全能源管控、物资终身管理、智能计量等多个系统,为企业高水平发展贡献诸多智慧。

  爱绿植绿护绿,一直以来都是首钢矿业矢志不渝的担当与追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万名首矿人便将绿色的足迹带到荒山、排土场、尾矿坝及自有铁路沿线。历时近四十载,首矿拓展绿色空间、建设绿色矿山的脚步始终没停过。

  尾矿坝变公园。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大石河铁矿尾矿坝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坝体逐年加高。为防止水土流失,从1988年开始,首钢矿业沿坝面等线米宽的平台,每个平台都砌有纵、横双向排水沟,形成了纵横贯通的排水网络。每年发动职工几千人次,在尾矿坝体上覆盖20厘米厚的黄土,种植以紫穗槐为主的坝面水土保持林。在多年的悉心绿化治理之下,如今绿化面积900多亩的尾矿库绿树成荫,茂密的林带成了露天矿区的一大景观。

  沙滩变绿洲。水厂铁矿新水尾矿库于1971年建成,1995年退役,形成了千亩沙滩。为了让荒滩复绿,首钢矿业栽种了具有抗旱、耐风沙、根系发达等特点的保土固沙“先锋树种”沙棘,并采取一行沙棘、一行桑条、一行紫穗槐三种植物混种、高密度种植的方式,从1997年开始连续数年展开造林大会战,植树近300万株,栽植面积1800多亩。如今,昔日的荒漠沙滩变成了茵茵绿洲。一眼望不到边的莽莽林海不仅很好地起到了固沙防尘的作用,密集饱满的沙棘果林也成为新的参观景点。2011年,水厂铁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土场变林场。排土场是露天采矿过程中废弃岩石集中堆放的场所。其外坡面坡度陡、石块多、土量少,是生态恢复治理的难点。2017年,首钢矿业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3年攻坚行动,挂图作战,紧盯难点,持续发力。通过不断摸索,针对应季栽苗木具有生长快、栽植方便、效率高、成活率好等优点的实际,他们在绿化过程中以应季栽种为主,并实施提前备土、切方削坡、全面覆土、铺设喷淋管道等一系列环境整改措施,有效提升了苗木成活率。水厂铁矿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厂区建花园。杏山铁矿作为首钢矿业首个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累计投资139万余元,种植园林花卉、树木等30余个品种,搭配合理,层次分明,无处不栽,可谓“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平整宽敞的停车场,整齐狭长的围墙,满眼翠绿的草坪,含苞待放的花朵,为厂区增添了新色彩。杏山铁矿等13个单位被评为“唐山市花园式单位”。打造滨南花园、滨东公园两处绿色休闲场地,栽植榆叶梅、连翘、西府海棠、银杏、白蜡、红色蔷薇等花木,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安全生产是企业高水平发展的生命线。一直以来,首钢矿业从始至终坚持筑牢发展红线。秉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理念,自主研发了“十大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和“六大安全系统”,不仅实现了在地面对地下采矿提升、破碎、通风、排水、供电等环节的全面远程控制,还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定位,险情发生后,从确认人员位置到升井逃生,可在15分钟内完成。井下电机车全自动运行、单体设备集中操控等项目更是将井下电机车装矿、司机驾驶、放矿的工作整合为一体,操作工从高粉尘、强噪声、潮湿的井下作业场所转移至地表干净、舒适的主控室,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的全新管理方式。秉持“无人则安”理念,首钢矿业先后在13个高压配电室、28个泵站推行无人值守,用自动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用信息化系统取代人工巡检,取消固定值班人员,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隐患。2024年年底,10辆无人驾驶矿卡在水厂铁矿建材产线的原料采场投入运行。经过系统调试和技术磨合,这批无人驾驶矿卡的装运效率已与传统运输模式持平,4个班次可节约人力约50%,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此外,电动无人驾驶矿卡还为冶金矿山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钢矿业党委坚持“围绕安全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安全”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党建+安全”专项行动,充分的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党员带头探索安全管理新方法、新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安全工作深层次地融合,进一步筑牢企业安全发展基石。各级党组织以“五个共同”为工作主线,制定“党建+安全”重点任务144项,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学习205次、开展“党建+安全”主题活动289次,领导班子成员讲授安全专题党课30次,党员提安全合理化建议914条,安全课题攻关311项,建立安全“一对一”互助结对936个,累计宣传报道“党建+安全”典型做法173条,评选表彰优秀案例16项,切实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促进安全生产的“硬支撑”。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首钢矿业将不负使命、只争朝夕,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谱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鞍钢集团矿山修正绘就山水生态新绿地 下一篇: 【两会·智汇】省政协委员吴复忠:加快贵州省复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