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4月10日上午,在古韵悠然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由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精心打造的2025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盛大启幕。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曲凯先生,受邀出席这场煤炭能源领域的年度盛会,一同见证开幕盛典。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会长王显政,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杨树勇,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战强等领导莅临北方交通展位参观指导。本届展会以“绿色智能创新,携手共赢未来”为核心理念,汇聚全球矿业精英,搭建起一个专业性、实效性与国际性兼具的高端展示平台,全方位呈现国内外矿业领域前沿装备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奏响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激昂乐章。北方交通携煤矿用掘锚机、液压锚杆钻车、全液压坑道钻机等多款产品参展。展会现场,北方交通以王者之姿惊艳亮相,在3号馆C211号展区,旗下多款精心雕琢的产品整齐陈列,宛如钢铁巨兽列阵,散发着工业美学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其产品设计紧扣创新、智能、绿色脉搏,瞬间吸引无数国内外参展观众的目光,成为展会焦点。其中,智能型EBZ200M-2A掘锚机无疑是全场明星。这款凝聚北方交通多年创新心血的新一代专利产品,犹如矿业界的“变形金刚”,集截割、装载、运输、前探、锚护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完美契合现代煤矿智能化开采需求。展会期间,该设备前围满了观众,大家纷纷为其先进设计与卓越性能点赞,足见其在行业内的强大吸引力。除明星掘锚机外,北方交通的全液压坑道定向钻机系列同样大放异彩。ZDY28000LD全液压坑道定向钻机堪称钻孔“巨匠”,由履带式定向钻机、履带式泥浆泵车、随钻测量系统、定向钻具等精密部件协同组成。钻机配套89mm定向钻具,可定向施工120~153mm定向钻孔,钻孔长度可达1500m以上,并可通过扩孔施工完成305mm直径的长钻孔。无论是瓦斯定向长钻孔,还是地质定向长钻孔,乃至顶板定向岩孔施工,它都能精准高效达成目标,尽显卓越钻孔实力。同样在展会上大放异彩的还有CMM2-27煤矿用液压锚杆钻车尤为引人注目。该设备是我司结合目前巷道快速掘进的需要,研发的集锚护、临时支护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品。该产品配套悬臂式掘进机使用,迎头交替作业,实现锚护机械化作业,可大幅度的提高巷道掘进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目前巷道快速掘进的重要设备之一。同时可用于巷道修复的锚杆支护作业,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深受客户赞誉,被亲切地称为“价值之选”。自2006年踏入煤炭矿冶机械行业,北方交通凭借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执着坚守,一路披荆斩棘,慢慢成长为中国煤炭矿业机械领域熠熠生辉的驰名品牌,稳居国内煤炭企业装备重点供应商之列。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海外,赢得国内外客户一致赞誉,为推动我们国家煤炭采矿业与煤机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攀升注入强劲动力。顺应煤炭行业同仁热切期盼,展会同期,北方交通在西安举办了煤炭矿冶机械新产品技术交流会暨陕西分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活动。会上,企业与参会代表深度交流,丝毫没有保留分享在煤矿安全装备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在迈向全球矿业装备领军者的征程中,北方交通步履不停,持续深耕创新,致力于为全球客户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引领煤炭矿冶机械装备领域驶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 用科技创新点燃产业转型引擎 山西华阳集团“双轮驱动”铺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图景 做强做大传统煤炭产业、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双轮驱动”战略为引擎,近年来,山西华阳集团在守牢煤炭产业根基的同时,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军,用科学技术创新点燃传统产业转型引擎,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三晋大地书写着“煤海蝶变”的壮丽篇章。智启矿山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蝶变当晨光穿透太行山的雾霭,华阳集团二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进入“无人开采”模式在华阳二矿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数百米深的井下采煤机应声而动;依托5G井下专网,采煤机记忆截割与支架自动跟机实现常态化运行,综采工作面多元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捕捉设备异常,报警信息同步推送至井下作业现场与管理人员手机端走进华阳一矿,安全帽内的芯片让煤矿工人在井下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坐在集中控制舱内按动按钮,便能实现工作面破岩、运输等成套设备的“一键启停”;打开“一张图”,矿井运行的实时数据和运行趋势尽数掌握这座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不仅将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与企业所有的环节深层次地融合,而且拥有一颗“智慧大脑”,实现了智能开采、无人巡检、远程调控、信息传输等,全方面提升了矿井安全管控水平,这正是华阳集团以智能化改造重塑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生动注脚。煤炭产业向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是必由之路。华阳集团清醒认识到:唯有拥抱数字化浪潮,方能在危机中育新机。近年来,该集团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先后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G专网、AI巡检机器人、智能通风系统等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在新景公司,综采工作面多元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实现设备故障“秒级响应”,让事故预防从“事后诸葛亮”变为“事前诸葛亮”。这份智慧升级的成绩单背后是华阳人敢为人先的魄力。这些创新不仅让煤炭开采更安全高效,而且逐步推动了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华阳力量。钠电领航创新锻造新兴起的产业引擎在华阳集团景福公司中央变电所,一套银灰色的储能装置静静矗立。当井下供电系统突发故障,这套钠离子应急电源瞬间启动,40秒内完成供电切换,为井下排水系统、通风设备和人员撤离通道提供持续72小时的电力保障,这套创新设备,被矿工们亲切地称为“生命电源”。从乌金滚滚到蓝电熠熠,华阳集团走过了不平凡的转型之路。当“双碳”目标成为时代命题,华阳集团果断锚定钠离子电池新赛道,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携手攻关,仅用三年时间就建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全产业链,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在华阳钠电产业园,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个个电芯随着流水线被组装完成。这里生产的方形钠离子电芯容量达600Wh,循环寿命超5000次,关键性能指标领先行业15%。2024年,华阳集团钠离子电池产能突破2GWh,正负极材料产能达万吨级。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国首套钠离子煤矿应急电源在景福公司投运,为井下供电安全装上“第三重保险”。华阳集团研发的钠离子应急电源采用独特的“液冷+风冷”双循环散热系统,在-40℃至60℃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通过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状态的毫秒级监测,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9.8%。在华阳集团开元公司的实战演练中,电源系统成功应对模拟透水事故,保障井下数百名矿工安全升井。这项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煤矿应急电源领域空白,更推动了中国煤炭行业安全标准提升。市场的认可印证着华阳钠电的实力。全球首批商用钠离子电动二轮车交付使用,万套电池包订单纷至沓来;钠离子储能柜在阳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点亮夜空;利用关停电厂的输电线路和场地,布局建设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华阳方案”。2024年,华阳集团战新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华钠芯能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企业前列。双链融合协同共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当钠电产业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华阳集团并未止步于“破旧立新”,而是着眼于“新旧共生”,实现“双轮驱动”。集团创新构建“煤电材”产业生态圈,将煤炭清洁利用与新材料研发深层次地融合,让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形成“双螺旋”上升态势。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厂房配套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是华阳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强强联手,华阳集团以无烟煤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源,大大降低电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其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入选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并运营的全球首个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正加速推进我国首个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在高端材料制造领域,华阳集团联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制备出T1000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通过煤层气催化转化技术,实现从甲烷到金刚石的“点石成金”,产品纯度达99.99%;开发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煤炭发酵产物为原料,可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已在快递包装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些创新成果构建起“煤炭基础化工高端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华阳集团研发力度持续加大,“煤电材储”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走出了一条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范式。如今的华阳集团,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双轮驱动”,在高水平发展的赛道上疾驰。从太行深处的智慧矿山到阳泉街头的钠电绿动,从乌金滚滚的采煤工作面到蓝电熠熠的储能电站,华阳集团用75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着“双轮驱动”的深刻内涵。当智能化改造让煤炭产业焕发新生,当钠离子电池开启能源革命新篇章,这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告白,更是对未来的铿锵承诺,华阳人在三晋大地描绘着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壮美画卷。 一季度,中国矿产紧紧抓住醒春启航的关键期,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中国矿产雄安总部项目建设一派火热。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安装、防水等专业工程项目施工有序推进,已开始砌体结构施工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预计6月底可如期实现整体的结构封顶。中矿金石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并且开展幕墙装饰装修技术交流,收集设计修改意见201条;扎实开展企业总部项目建设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守安全底线。数百位建设者脚踏实地、干劲十足,中国矿产扎根雄安建设发展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舟山发展有限公司以“开年即决战”的拼搏姿态,组织4000余名建设者、1100余台套机械设备投入重点工程建设。该公司强化工程进度管控,每日复盘、每周调度工程节点,推进“双提前”目标管理穿透公司各级和参建各方;连续奋战19天,相继攻克潮汐落差大、海上定位难、风速影响大等难题,确保首批4台卸船机、2台装船机顺利到港安装。在抢抓工期的同时,该公司做好项目现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实施危险预知训练,先后摸排消除隐患230余项,牢牢守住安全质量底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积极服务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需求。一季度该公司在曹妃甸、京唐、青岛、日照、北仑、太仓、防城港等10多个港口落地分销铁矿石,服务钢企超20家,与钢企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国链广西混配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月28日正式进场施工,确保7月底前完成项目工程建设。矿产资源研究院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围绕重点矿产资源品种,聚焦供需格局及中长期预测、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保障、资源开发、物流体系建设、定价机制等方面,确定15项重点课题深化研究;持续打造“中矿智库”品牌,传播前沿观点与权威资讯,逐步提升行业影响力。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大数据有限公司紧抓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机遇,聚焦高价值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持续完善中国矿产铁矿石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数据汇聚和价值释放。今年以来,平台新增铁矿石储量、权益量、矿山产量以及矿企产能等6个全新数据产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取得新突破。平台上线的“铁矿石国内到港预测数据”产品,首批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成登记。 近日,冶金地质总局在新疆精河县启动2025年新疆勘探会战,全面部署在疆重点工作,逐步推动新疆矿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近年来,冶金地质总局作为国家地勘行业的“国家队”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力军”,主动担当作为,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该公司将新疆作为主战场,与新疆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新疆指挥部,推进“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深层次地融合”服务国家资源安全保障的新模式,已先后与博州等8个地州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主动融入新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下一步,冶金地质总局将紧紧围绕新疆“两环八带十六基地”总体布局,以“找大矿、找富矿、找有一定的影响力”矿床为目标,充分的发挥中央企业“三个作用”,全面融入新疆主战场,全力以赴支撑新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绿色矿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快速推进新疆区域内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服务新疆发展大局作出冶金地质新的更大贡献。 春风吹拂,暖意融融。在辽宁阜新,昔日被称为“城市伤疤”的海州露天矿正蜕变成为市民休闲的“生态地标”。曾经的矿坑边坡塌陷如今铺设了平整的环坑步道,两侧景观树木成行,居民悠闲地散步赏景。中国煤炭科工下属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工生态”)通过构建“地灾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百年矿区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治理的平衡之道,让废弃矿坑“披绿生金”。生态治理,从“城市伤疤”到“城市绿肺”作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自1953年投产以来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创造工业产值近百亿元,其开采场景更被镌刻在第三套人民币五元纸币上,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永恒印记。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因资源枯竭被迫关闭,却留下了相当于38座故宫面积总和的“城市伤疤”。2009年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曾试图为矿坑“整容”,但由于多年开采形成的长期地质不稳定,导致每年产生地表残余变形超5厘米,对公园文化广场、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残煤自燃区温度常年保持在200℃以上,释放的有毒气体导致植被退化,威胁周边生态安全。大量具有珍贵保存价值的矿山地质遗迹在不断遭到破坏,对海州露天矿北帮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2022年,科工生态创新提出了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煤科方案”。项目团队运用“空-天-地-孔”一体化勘测体系给露天矿坑做全面“体检”,利用无人机热红外技术精准定位65个高温火点。通过DEM实景三维建模、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可控震源式二维地震探测等技术方法,首次摸清了困扰矿坑多年的灾害病因及采空区特征。通过创新性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注浆管控系统,实现了采空区多孔精确控制充填注浆,困扰矿区二十载的北帮边坡蠕动变形顽疾终被攻克。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完成了8.2公里的环坑生态步道建设及景观提升,建成阶梯式观景平台与立体绿化带,进一步开发了矿山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当前,科工生态正与地方政府积极对接,全力推动海州矿后续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从“城市伤疤”到“工业遗产”再到“城市绿肺”,居民曾经避之不及的矿坑,如今成了亲子活动、摄影采风的网红地,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景观得到实质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座百年矿坑正以新的新身份,续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态故事。绿色转型,从“工业遗产”到“经济引擎”科工生态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通过实施“地质修复+生态建设+产业培育”系统工程,引入光伏新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等产业,将海州露天矿区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经济,升级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景区、绿色矿山等为主的低碳经济,带动区域产业体系由“深棕”向“深绿”的全面升级。据有关报道,海州矿及周边矿区遗留的煤矸石堆存量约为1.2亿吨。过去,由于回填成本巨大、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只能将煤矸石堆放在矿坑周围。岁月累积,经过不断自燃、风蚀,煤矸石成为降低空气质量、影响矿区生态的“元凶”之一。科工生态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变废为宝。该公司聚焦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的问题和难点,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组建成立固废综合利用领域技术联盟,前瞻布局了煤基固废规模化处置和高值化利用的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凝聚各类科技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利用煤矸石生产高值利用试验线已建成运行,实验产品可完全满足环保、节能和自动控制要求。针对煤矿规模处置矸石的需求,该公司通过研究多种煤基固废协同的充填材料、多应用场景协同煤基固废井下处置工艺及技术、地面及井下配套设备及平台,达到合理降低充填材料成本,实现煤矸石集中化、高效化、规模化处理的目标。未来,中国煤炭科工将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价值转化,让废弃矿坑“披绿生金”。 近日,同力重工二十年司庆“营销主题开放月”活动顺利举行,并同期发布同力云4.0。本次活动以“致敬用户传递价值”为主题,来自煤炭与非煤领域的客户齐聚一堂,见证同力重工发展蜕变历程。为致敬在非公路宽体矿用车技术进步、批量应用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用户,同力重工还举行了“二十载携手奋进共铸应用功勋”纪念章授予仪式。同力重工总经理许亚楠表示,在矿山运输行业加速向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同力重工始终坚守不变的是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引领方向,以“做行业最经济适用非公路用车”为立身之本,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每一位合作伙伴的信任。在同力重工线控及无人驾驶测试基地,智能先锋DTH145型无人驾驶矿用车现场演示了精准避障、紧急刹车等功能,展现了同力重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现场全新发布同力云4.0,同力云产品技术负责的人介绍道,同力云4.0平台紧扣矿区实际的需求定制,构建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全流程智能预警;以数据驱动决策,优化资源调度提升效率;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精细管控成本;借助智能科技赋能,推动矿山智能化,解决诸多管理难题。在面向未来的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产品组合展示区,模块化设计,多动力方案、全工况适应的设计理念,吸引了众多客户关注。在西坡基地的制造工厂,定制化混线总装生产车间展现了同力重工在定制化、精细化生产制造领域的实力,该产线min可下线一台矿用车。未来,同力重工将全域布局、全面进阶、持续进化,打造世界级品牌新的竞争力,持续提升用户价值。来源:同力重工 近日,太重集团为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精心打造的全球首台永磁直驱型WK-55电铲,于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顺利完成调试,开始重载试运行,各项指标表现优异。作为与公司长期密切合作的用户伙伴,准能集团对该产品给予高度认可,企业微信公众号“国能准能集团之声”对这一“矿山利器尖兵”进行深入报道。文中提到,与原来的WK-55电铲相比,永磁直驱型WK-55电铲在技术突破上实现了多项革新,如“永磁电机+滚筒”直驱系统替代传统驱动系统提升回转结构,机械结构更简化,维修成本逐步降低;变频控制管理系统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提升机构效率提升10%-15%,液压钳式制动器控制管理系统采取了液压电磁阀,断电后响应时间小于130ms,配件寿命更加长,安全性能更强。同时,据测算,该电铲单台每年有望节电80万度,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5吨,对推动矿区设备节能减排、助力准能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自去年12月底启动调试工作以来,技术团队历经近四个月的艰苦技术攻坚,逐一攻克提升、行走、回转、推压机构及辅助部分、空载联动等重重难关,各环节紧密配合,为当下顺利试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太重的装备在哪,我们的服务就在哪。此刻,这台凝聚着双方心血的电铲正在试运行,而我们的服务也将全方位持续跟进。无论是常规的设备巡检、维护保养,还是应对突发状况的紧急抢修,太重服务团队都有十足的信心与能力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用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为矿山装备的可靠运行保驾护航。此次与准能集团的深度携手,不仅是太重在技术创新的丰碑上刻下的浓重一笔,更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雄厚实力,未来,公司将继续砥砺奋进,以创新为笔、技术为墨,续写全球矿山装备的传奇篇章,向着更高峰不断攀登。 近日,赛轮集团总裁谢小红一行访问老挝南部阿速坡省旺达金矿,与旺达金矿矿山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范玉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矿业轮胎研发技术、供应链优化及本地化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一同推动旺达金矿项目的高效发展,进一步深化赛轮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旺达金矿作为老挝南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对重型机械轮胎的性能、安全性和服务响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严苛。赛轮集团凭借其领先的矿业轮胎技术实力,为旺达金矿定制开发矿用自卸车、装载机等重型设备的专属轮胎解决方案,并依托中国、柬埔寨、越南等生产基地的供应链网络,确定保证产品快速交付与高效服务支持。此次合作中,赛轮集团与旺达金矿重点讨论了迈驰(MAXAM)品牌宽体自卸车轮胎。该系列新产品凭借超高承载力、复杂地形适应性和长效常规使用的寿命等优势,已为三一重型装备、同力重工、临工重机等工程机械厂商的全球项目提供设备配套,其可靠性和技术成熟度已获行业广泛验证。针对旺达矿山对大尺寸、高性能轮胎的需求,赛轮将持续优化480/95R29、505/95R29等成熟规格产品的适配性,通过技术升级与本地化服务强化合作实效,助力矿山降本增效。此次签约是赛轮集团深化东南亚市场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过与柬埔寨、越南现有布局形成区域协同,未来双方将合作延伸至矿山智能化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及轮胎循环经济领域,共探矿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径。 3月31日,2025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在京揭晓,徐工矿山机械“大型露天矿山绿色化智慧化施工成套解决方案”获行业权威认证,荣膺“年度推荐成套解决方案”奖。成套装备,领跑露天矿山产业作为露天矿山机械成套解决方案领跑者,徐工致力于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深度应用,融合全产业链价值优势,发挥产品+服务的集成优势,打破传统解决方案的“单机搭配、硬件堆砌”模式,率先构建了贯穿“钻、挖、运、破、平、推、洒”全工艺、全场景的生态级施工解决方案,产品有矿用挖掘机、矿车、钻机、推土机、平地机、破碎筛分设备等,充分适用煤炭与非煤炭等露天矿山施工成套装备,事半功倍。徐工大型露天矿山全场景解决方案,凭借“全方案支持、全价值服务、全周期保障”的核心优势,成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全世界露天矿山建设的主流参与者。无人驾驶,重构矿山运营逻辑全球矿业正面临效率革命与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徐工以覆盖“能源革命-智能升级-生态重构”的系统性创新解决方案,率先给出兼顾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中国答案。徐工自主研发的远程操控到无人驾驶系统,借助5G互联成功商用转化:远程操控牙轮钻机、90-700吨远程操控挖掘机、90-240吨无人驾驶矿车等先后在内蒙古、陕西等矿山投入应用这种“无人驾驶驱动运营”的模式,成功打破“人工、时间、安全”的成本禁锢,重新定义了矿山管理的效率标尺,成为全世界智慧矿山建设的新范式。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矿山徐工主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新能源产品多元化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工况定制化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矿山装备,逐步掌握了国际领先的绿色化关键核心技术,特别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甲醇增程矿车等不断取得突破并全面推向矿山市场,在巴西铁矿、印尼砂石矿等全球知名矿山企业已经批量应用。TOP50“年度推荐解决方案奖”的加冕,印证了徐工矿山机械从“装备制造商”向“矿山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商”战略转型的深度思考与前瞻探索。未来,徐工矿山机械将坚定贯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持续深耕清洁能源与无人驾驶技术,为全球矿山行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徐工智慧解决方案。 3月28日,长城重工有限公司旗下的GT105E型电动宽体车交付四川峨眉山佛光水泥有限公司,这也是该客户在6个月内的第2次复购。此次复购不仅是对长城重工产品实力的证明,也标志着双方业务合作的全面升级。2024年9月,佛光水泥首次引入长城GT105E型电动宽体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车辆迅速融入复杂的生产运输环节,连续半年保持满负荷运转。在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长城GT105E型电动宽体车凭借出色的性能、可靠的质量,不仅明显提升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经营成本,有力保障了佛光水泥的高效生产,获得用户认可。GT105E定位于适用于复合工况作业的产品,适用于国内砂石骨料矿、金属矿以及部分露天煤矿等多个作业环境,产品上市以来获得矿山客户好评。该产品配备矿山专用动力电池长城自研蜂巢动力电池,采用最新一代叠片工艺,具备安全高、电量大、循环长、充电快,耐候性强等优势,提供最长6年或20万km质保。其中,标准版配备423kWh蜂巢动力电池,最高可选配765kWh大电量电池。采用双电机+双三挡AMT变速器,坡道换挡动力不中断,整机上限功率800kW,可覆盖国内露天多种工况。具有长城自研自适应、自学习控制策略,实现5%~7%增量节能,能量回收提升15%。一体式车架设计,采取高强度加厚板材,设计寿命6年;标配48m3大货箱,提升工作效率。本次GT105E的再次交付,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未来,长城重工与佛光水泥将依托各自优势,深挖合作潜力,推动降本增效,聚焦绿色发展持续创新,携手为行业树立合作标杆,共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来源:长城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