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中心

人大代表为钢铁行业发展建言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2025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踊跃建言,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主要聚焦低碳技术、优化税收环境等方面。

  建议加强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配套体制机制,构建适应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提升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支持冶金矿企综合利用排土场固废资源;进一步简化矿权审批程序;逐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建议由国家部委牵头,加快建立国家级碳足迹管理平台,并向出口企业开放使用;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高校、研究院等共建“低碳冶金创新联合体”,配套设立“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攻关专项基金”等专款,重点支持氢冶金、富氢喷吹等关键低碳研发技术。同时,完善低碳项目专项金融支持体系等措施,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金融助力”的协同机制。

  建议宣传部门深入挖掘全国的工匠故事,传承好工匠精神,鼓励省委宣传部主动向中央宣传部推送本土的工匠故事,同时也加强对宣传内容的创新,增强宣传效果。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建议大力引导和发展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及钠离子电池储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以满足钢铁行业多场景及极端环境储能需求。支持钢企将储能设施深度嵌入其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与光伏风电、余热回收、氢能制备等场景的联动优化,开发动态充放电策略,提升绿电消纳与经济性空间。

  建议主管部门可以细分出口退税政策,区分产品类型,对于高端特钢产品,特别是高速工具钢、模具钢、合金粉末钢等继续给予出口退税政策。

  从国家顶层设计、地方考核机制和行业管控体系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政策激励+标准约束+市场引导”的立体化支撑框架,形成国家通过碳市场与财税政策引导全局转型,地方以差异化考核推动区域特色减碳,行业以标准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深度脱碳,最终实现“政策护航—市场驱动—技术突破”的良性循环,将碳约束转化为钢铁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新动能。

  建议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建设,在先进钢结构、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材料焊接优势区域,扶持打造区域性培训中心;下更大力度补助企业研发和培训投入,以企业为中心链接政策激励、职业教育、行业资源,打通“企业培养+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链条;强化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重点加强机器人焊接操作、特种材料焊接工艺培训。

  加速打造国产工业操作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装备制造业安全可靠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国产工业操作系统在矿山、建材、煤炭、冶金、新能源、机器人等多场景应用,鼓励国产芯片和硬件厂商优先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加大相关领域人才梯队建设,打造国产工业操作系统新生态。

  聚焦钢铁行业,提供全国各地钢材、废钢、煤焦、铁矿石等现货贸易价格、实时行业快讯、钢厂调价信息、市场热点解读及研究报告。

 

上一篇: 耐普矿机:工信部发布的《铜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开展施行计划》有利于扩展公司中资矿山客户规划和选矿耐磨备件需求 下一篇: 中冶18家工程公司总实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