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央企金属矿产的全球领航者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五矿”)是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金属矿产企业,自1950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不断在金属矿产领域深耕细作,现已发展成为全世界知名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 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1950年与1952年外贸部相继成立了中国矿产公司和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这是中国五矿发展的两个前身。 这两家公司在新中国恢复经济、建立现代化工业基础、支援农业和解决市场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步入改革开放后,中国五矿在传统贸易领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消失,公司开始探索多元化、实业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不仅继续发展进出口贸易,还开展了金融、运输、仓储、房地产等业务。 进入新世纪,中国五矿开启了以重组并购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向以金属矿业为主的产业集团转型。 在国内,中国五矿先后与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湖南二十三冶、长沙矿冶研究院等进行国有资产重组; 在海外,中国五矿坚定“走出去”开展资源开发与合作,如2009年全资并购澳大利亚OZ矿业主要资产,2014年并购当时全球最大在建铜矿山秘鲁邦巴斯铜矿。通过一系列战略重组和并购,中国五矿逐步形成了金属矿产、冶金建设、贸易物流和金融地产为“梁”,以矿产开发、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工程、基本建设、贸易物流、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开发为“柱”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 中国五矿深耕金属矿产核心主业领域,经营的金属品种覆盖中国战略性矿种目录的70%以上。 截至2023年底,中国五矿拥有境内外矿山38座,其中境外矿山15座,开发的矿产品种涉及铜、铅、锌、镍、钨、锑、钼、锰、锂、铬、石墨等有色及黑色金属。 在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中国五矿格外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将其视为公司发展的“头号任务”。 截至2023年底,企业具有成建制的研究设计机构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国家级科学技术研发平台46个,科技活动人员3万人,累计有效专利达到5.6万件,主编/参编国际国家标准1900余项。中国五矿还积极探索“事业合伙人制”产研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如全球最细极小径微钻和铣刀、世界首次海底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等。 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五矿在全球金属矿产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2023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五矿以102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65位,较上年度上升27位,在金属行业排名中位居第一。 此外,以4993.41亿元的品牌价值,中国五矿位列全球品牌第122位、中国品牌第28位,在金属矿产行业中排名第二。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五矿相继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公司和代表处,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底,中国五矿员工合计约为17.08万人。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总利润持续增长,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46亿元,同比增长3.5%,总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中国五矿通过并购重组、边深部找矿等措施全力推动在建在产项目投产达产、满产稳产,同时,在工程建设领域积极进取,牵头建成钢铁全行业低碳服务平台等一批高端化绿色化工程项目。 此外,中国五矿还热情参加公益事业,在扶贫济困、教育医疗、社区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改善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五矿将继续秉承“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五矿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成就,为金属矿产行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贾春曲会见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牛建华一行 下一篇: 2025越南国际电力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