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中心

矿冶集团:携手共建创新路科学技术合作结硕果

  “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冶集团”)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深化科学技术合作,倾心打造“创新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共同致力于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应对资源领域挑战、实现技术进步,为共建国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矿冶力量。

  矿冶集团始终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引领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动能,为全球矿冶行业技术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2008年,以矿冶集团为唯一承办单位的第24届世界矿物加工大会(IMPC)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迄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中国举办的矿物加工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学术会议,也为深化和丰富我国在矿冶领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种下了一粒“种子”。

  2009年以来,矿冶集团与开普敦大学联合中国、南非的8家单位,发起中南科学技术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三期,形成系列创新成果,打造稳定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2018年,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成立;2019年6月,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成为首批14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致力于推动中南两国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

  2019年5月,矿冶集团启动“‘一带一路’矿冶科技伙伴计划”,陆续与来自南非、蒙古、塞尔维亚等11个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15个,共同开展联合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人员交流等务实合作,为中资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支撑,共同促进国际矿冶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多方面合作共赢。

  在各方一起努力下,矿冶集团与共建“一带一路”多国搭建起“一带一路”矿冶科学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共同促进国际矿冶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矿冶集团充分运用创新技术成果,大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为推动共建“繁荣之路”添砖加瓦。

  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高速路”。矿冶集团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和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在蒙古国矿山开展科研技术合作,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至生产一线,保障矿山人员生命安全、提高矿山生产效益;与俄罗斯米哈诺布尔技术股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机制,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俄罗斯年”“浦江论坛”等政府科技交流活动。

  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矿冶集团积极推动新兴起的产业合作,将南非基础理论研究与我国产业化关键技术结合,开拓新能源产业新兴市场;与开普敦大学、东北大学、金川集团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对选矿流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研究和工业试验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推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矿山建设。

  国际产能合作升级“价值链”。通过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助力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矿冶集团将绿色、高效、安全的设计理念实践于南非PMC浮选厂、刚果(金)鲁苏西铜钴矿、哈萨克斯坦Kounrad湿法炼铜等项目一线,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

  十年来,一大批联合创新的技术、产品在世界多国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成效,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增长,推动“一带一路”繁荣之路稳步前进。

  通过访问交流、教育合作、学术研讨等形式,矿冶集团形成了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为文明之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为积极响应共建国家人才需求,2021年起,在中南双方科技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南非矿产资源与能源部以及赞比亚矿产部的全力支持下,联合实验室常态化举办“中国-南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列培训班”,已对来自中国、南非、蒙古等10余个国家近50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

  2021年9月,通过矿冶集团积极申报,南非林波波大学PhutiNgoepe教授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通过联合研究和交流互访,矿冶集团累计完成30余项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近30人,发表行业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专利成果数十项;张行荣在第28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IMPC)上获“优秀青年作者奖”,刘光生荣获第六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竞赛亚军,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后备力量。

  十年来,在各层级的国际交往合作中,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一支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迅速成长,搭建了民心相通的“矿冶家园”。

 

上一篇: 【48812】量体裁衣“点绿成金” 广东环保总院书写生态建造“新答卷” 下一篇: 铸造厂布袋除尘器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