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安林:为了中国铁矿业的崛起
清瘦、严谨,看起来颇具学者气质和风度,身为中国铁矿业领军者的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鞍钢矿业集团总经理邵安林为人低调,却在业内声名远扬,颇具威望。 他将系统思维融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一家区域性企业跨越成为中国冶金矿山行业的龙头和典范,崛起于国际铁矿业之林;他怀着产业报国的雄才大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牵头编制中国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我国铁矿业崭露头角,傲立于世界东方;他锐意创新、创造、改革,吹响了中国铁矿业与世界矿业巨头争夺话语权的号角,维护了我国产业经济的战略安全。 邵安林,党员。东北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鞍钢矿业集团总经理,中国铁矿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 近年来,邵安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2项。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辽宁鞍山,曾被誉为祖国的“钢都”,这里及其周边蕴藏着储量高达270多亿吨的铁矿资源。但是,坐拥资源的鞍钢矿业也曾面临着困扰中国铁矿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由于对铁矿山的长远发展缺乏足够的思考,铁矿业长期以来仅仅被视为服务于钢铁公司制作需求的“原料车间”。创新不足、管理落后、产业分散、资源贫瘠、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不足等,桎梏鞍钢矿业的发展,也是中国铁矿业发展困局的时代缩影。 彼时出现了令人奇怪的“两极分化”:拥有国内铁矿石资源最多的鞍钢铁矿业却戴着两顶“最低”的帽子——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率最低、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长率最低。由于战略缺失与定位不准,鞍钢矿业铁矿山建设滞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成本居高不下。鞍钢拥有铁矿石资源量占全国的19.1%,而产量却只有4%,部分铁矿山处于过度开采阶段。截至2007年末,露天开采铁矿山结存矿量仅为67973万吨,只能服务12年左右,其中部分矿山的服务年限仅为5年左右,面临“无矿可采”的尴尬局面。 2006年,邵安林临危受命,从此开启了几乎全年365天无休息的工作模式,夙兴夜寐,将所有的精力扑在鞍钢矿业的发展上。“铁矿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来解决面临的很多问题。”在邵安林看来,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注重用系统理论来指导,用战略思维去谋划。 2007年,堪称鞍钢矿业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召开。邵安林召集了鞍钢集团矿业30余位来自技术一线和管理层的骨干代表,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反复讨论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要如何成为谁? 在经过市场需求、价格趋势、国内铁矿山行业背景、宏观政策环境、资源开发现状、自身优势等综合分析后,鞍钢矿业按照“掌控资源、开发资源、经营资源”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国内全面领先”和“打造世界级铁矿山企业”的两步跨越发展目标,构筑以资源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多元化格局,做强做大资源产业。为了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铁矿山建设规划》、《石灰石矿山规划》、《体制机制创新规划》、《科学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数字化矿山建设规划》等推动鞍钢矿业跨越式发展的系列规划陆续出台,鞍钢矿业由此开启以企业战略主导的系统创新之路。 十年,默默耕耘。鞍钢矿业实现华丽转身——资源总量世界第一,采掘总量世界第二,成为国内唯一的集探矿、采矿、选矿、烧结、球团和钢铁辅料生产、爆破工程、设备制造、采选工程总承包为一体且具有完整产业链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08年以来,鞍钢矿业累计创效35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182亿元,成为中国首个亿吨级矿业集团和最具影响力企业。鞍钢矿山人都心知肚明,巨变的数字背后凝聚着邵安林的心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的国际铁矿石市场与今天如出一辙。当时,国际铁矿石的金额如同“自由落体”,从超过1300元/吨的价格直降至500元/吨。国内很多中小铁矿山被迫关停。 而在更早以前,这样的市场危机,鞍钢矿业也曾经历过。20年前的1996年前后,国际铁矿石的金额跌至200元/吨左右。鞍钢矿业为减少相关成本,与国内其他铁矿山企业一样被迫停止剥岩,实施只采优质矿的“分区开采”方案,大量职工只能转岗或下岗。 由此,2008年当类似的危机再一次来临时,鞍钢矿业是否还会延续“分区开采”做法,维持企业的生存?业界人士和鞍钢矿业职工都重视着。 作为中国最大铁矿山企业的“一把手”,当时的邵安林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铁矿企业再不能依靠“杀鸡取卵”式的降成本方法,而要用全球的视野,创新性的管理变革,抢占竞争制高点。邵安林把战胜危机的目光放在了全球矿业上。 转变谈何容易。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投入生产的矿山企业,鞍钢矿业是一个拥有近70年历史、40多个县处级单位、3万名职工的“老国企”。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这样一个企业要管理者勇于担当的超常魄力和驾驭全局的高超能力。而邵安林正是具有这样精神和能力的企业“操盘手”。 当时,他顶住各种压力,每天带领着管理团队,深入基层,引导全员广泛开展与世界矿业巨头对标,查找管理体系、管理流程、运营模式等“短板”,构建以战略为主导,以推进管理升级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高效执行文化为引领,以提升全员素养为保证的鞍钢矿业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个“老国企”的管理变革由此拉开序幕。 ——确立精细、严格、到位的工作理念,鞍钢矿业建立起最基础的规划、程序、标准、机制和框架,构筑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讲规范,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约束人的运行模式。 ——全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和用工制度改革,按照职能相同、业务相关、区域相近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单位做大力度整合,全方面推进扁平化管理。仅2008年就整合精减厂级单位11个。对人力资源优化、工种分类、劳动定额分析核定等多个角度进行专项突破。在检修系统实施大工种检修作业,将81个单一工种归并为7大工种,检修作业率提高20%。 ——打破追求局部优化、硬性挤压的成本管理模式,创造性的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建立大型铁矿山价格采购指数体系,填补了中国工业企业采购价格管理的空白。鞍钢矿业以全链条、全流程的创新管理,在短短4个月内,生产的铁精矿完全成本就下降了21%,铁精矿制造成本行业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跃升为行业第一位。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智慧矿山。邵安林主持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矿山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三项国际认证,接轨国际标准。在国内外铁矿中首创“云计算”技术,打造“智慧决策支持”、“智慧生产执行”、“智慧业务协同”、“智慧设备管控”四大平台,实现跨千里的动态分析和实时控制,成为全国“智慧矿山研究中心”和“全国智慧工厂建设”单位。 从生产、设备、物流、成本、信息化到环保、文化等一项项具有颠覆性创新举措的出台,鞍钢矿业以市场要求作为工作尺度,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的整体提升模式和以信息管控平台为依托、以价值链管控为主线年以来,鞍钢矿业铁精矿成本由637元/吨降至500元/吨左右,使我国自产矿可以与进口矿同台竞争,创效能力居同行业之首。有七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二等奖。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说:“全面创新提升管理上的水准,不仅是鞍钢矿业的成功进步之道,也是国有大型铁矿山企业经营发展之道。” 鞍山式贫铁矿是中国铁矿的缩影。中国铁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其中90%是含铁30%左右的贫铁矿,资源利用率不到10%。怎么样才可以在减少相关成本的前提下,将这样的矿石提纯为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实现贫铁矿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是制约中国铁矿企业未来的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国内没有成功实践,国外也没有成功先例。 面对挑战,邵安林作为主要完成人,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运用逆向思维,针对贫赤铁矿的选矿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攻关,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业的“三力场”联选技术,研发了“提铁降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药剂,成功获得了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贫铁矿资源利用难的问题,在全国冶金矿山掀起技改风暴。 针对半个世纪以来,露天井下不能同时开采的世界性难题,邵安林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首创露天井下协同开采技术,走出了一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贫铁矿规模化开发的新路。应用三年多来,累计增产铁矿石1.1亿吨,直接创效近百亿元。 智能探矿、智能爆破、分散浮选、矿山设备制造、绿色生态矿山建设……一系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使鞍钢矿业形成了以贫铁矿绿色高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技术系列,中国选矿工艺技术由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邵安林基于工程哲学思想建立一个集系统观、生态观、社会观和技术、管理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矿冶系统工程,被业界称为“五品联动”。邵安林和同事们将勘查、采矿、配矿、选矿、冶炼等诸多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冶工程系统,打破过去“采、选、冶”独立优化的模式,使所有矿山不再各自为政,做到整体联动,系统优化,使鞍山东部矿区变成全球顶级规模的贫赤铁矿区,采矿能力增长了2倍以上,铁精矿品位提升到67.5%,铁精矿完全成本下降20%,多达172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精确开采和综合多功能利用,使铁矿资源能量最大化,并带动了国内一批大型铁矿山的建设和发展,荣获2014年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战略支点”。 资源,是维持国家安全的命脉。铁矿石,作为我国仅次于石油进口量的大宗原材料,始终摆脱不了被少数国际矿业巨头操控的局面。过去十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居世界第一,却没有定价权。自去年以来,国际矿业巨头更是实施低价倾销,迫停了中国近80%的中小矿山,使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暴涨至目前的85%。这看似经济问题的背后却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铁矿资源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改变。2014年3月,国家工信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鉴于鞍钢矿业的成功实践,委托邵安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牵头编制首个我国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绘制行业发展蓝图。“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邵安林以爱国奉献的满腔热情挑起重担,实现他矿业报国的梦想。 “导致中国钢铁工业陷入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铁矿石资源保障战略体系建设滞后,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缓慢,导致进口铁矿石依存度过高,全行业的利润都被国外矿业公司攫取了。”邵安林对于铁矿行业症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要彻底结束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系统思考铁矿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与钢铁行业的意义,战略性地规划铁矿行业发展,通过系统创新,整体提升竞争实力,构建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邵安林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带领全国铁矿行业规划编制小组在对全国铁矿行业做全面的分析诊断基础上,确立了通过多元化“组合拳”突围,全面构建国家铁矿资源战略保障体系的战略构想,吹响了与国际矿业巨头争夺话语权的号角。 用标准规范秩序,引领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邵安林瞄准全球矿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牵头制定完成了9项国家标准和11项行业标准通过审定,接轨国际标准,结束26年行业没有标准的历史,用标准抢占国际同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邵安林汇聚行业智慧,组建了全国首个冶金矿山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发挥智囊团、智力库作用,系统解决好产业政策、产业战略、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经济、产业运行等影响冶金矿山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支撑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铁矿行业可持续发展。 肩负铁矿业崛起重任,邵安林牵头设计的行业发展蓝图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总体设计为顶层、以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为支撑,中国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建立,东北区域规划样本、全国铁矿业管理、科学技术创新等子项规划已完成,规划的总蓝图,不久将正式公布。 邵安林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十年,将组建6至8个矿石产量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业集团;以最具资源优势的鞍钢矿山为龙头,形成2亿吨以上规模的特大型铁矿山公司集团,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真正建成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平抑国际铁矿石的金额,实现中国铁矿业的“涅槃重生”。 毫无疑问,鞍钢矿业乃至国内铁矿业仍将一路披荆斩棘。以邵安林为代表的中国铁矿人,构筑出铁矿业的中国梦,必将书写新常态下的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