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冶: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
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层面的集中体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以企业为依托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作为共和国冶金建设的骄子,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九冶)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锚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不断加速创新驱动,努力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矢志不渝打造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积极助力中国乃至世界钢铁企业步入智能、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之路。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号角,惊醒了沉睡多年的攀西大裂谷,英雄钢城的故事,便从这里起源。 “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1965年,党中央作出“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战略决策,拉开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大幕。 1965年3月22日,攀枝花特区总指挥部决定成立冶金指挥部,又称第二指挥部,代号为“二号信箱”,此乃中国十九冶前身,负责攀钢和矿山建设。1966年6月1日,中国十九冶正式成立,攀西裂谷从此有了一支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冶建工程队伍,为波澜壮阔的“大三线”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那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也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时代,“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如烈火般撩动人心。在党的号召下,中国十九冶的建设者们赤胆忠诚,怀揣着让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朴素愿望和爱国热忱,数万中国十九冶建设者头顶烈日、脚踏荒原,“越是艰险越向前”,用智慧和汗水在2.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象牙微雕”钢城,闯出了一条成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基地之路,打破了外国专家关于攀枝花钢铁厂不可能建成的断言。 1970年7月1日,中国成立49周年,攀钢1号高炉奔涌出第一炉铁水,弄弄坪上万人集会,庆祝这伟大的时刻,攀西地区无钢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在攀钢一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十九冶主要完成了矿山采选工程、炼铁系统工程、炼钢系统工程和轧钢工程,改变了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布局,解决了普通高炉不能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级难题。 在攀钢二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十九冶又先后完成了4号高炉、3号烧结、焦化、热电厂、1450热轧、冷轧板厂等重点工程建设,并创造了冶金建设多项纪录,为攀钢提质增效、为国家钢铁终端消费需求注入鲜活力量。中国十九冶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独立承担过从矿山开采到型、板、材冶金全流程施工的大型综合建设企业。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三线建设的排头兵,十九冶人不辞劳苦,战天斗地,追求一流,彰显了“铁军”风采,被誉为“西部铁军”,成了中国五矿、中国中冶“冶金建设国家队”阵容中的核心骨干子企业。 从建设攀钢到挺进武汉建设武钢“一米七”、进军上海建设宝钢、南下昆明建设昆钢……中国十九冶始终不忘冶金报国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将实现共和国钢铁强国的梦想作为己任,并积极做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转战大江南北,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总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中国十九冶肩负着冶金强国的使命担当,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有十九冶人不懈奋斗的身影。 1974年,中国十九冶抽调近18000人开赴武汉,建设武钢“一米七”热轧生产线工程。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引进项目之一,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十九冶人勇敢接受挑战,发扬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战天斗地精神,历经4个春秋,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1978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开工建设。中国十九冶参与武钢“一米七”工程建设的近14000人立即开赴上海,拉开宝钢建设大会战,相继建成了宝钢1号高炉、1580热轧精整线等工程,助力宝钢建设成为全世界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中国十九冶还成功参与了昆钢、酒钢、重钢、邯钢、柳钢、南钢、广钢等国内大型钢铁基地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十九冶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承建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印尼OBI岛镍铁、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年联合钢铁、印尼德信钢铁等海外钢铁基地的建设。 在跨越两个世纪历史长河中,中国十九冶承建的冶金项目涵盖了矿山、焦化、球团、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多个系统,在服务我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攀钢,中国十九冶建设的攀钢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是一条闪烁着世界一流高科技色彩的生产线%的钢轨出自这条生产线。 ——在昆钢,中国十九冶仅用14个月,就建成了国外公司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亚洲第一套、世界第三套的双机架可逆式炉卷轧机生产线。 ——在邯钢,高炉推移式大修扩容改造工程,中国十九冶创造了当时国内高炉推移量最重(5200吨)、推移时间最短(不到20小时)、推移时速最快(5分钟1米)、新旧高炉中心点位移最小和工期最短(33天)等多项中国冶金建设新纪录。 ——在泰钢,1800毫米炉卷轧机技改项目,中国十九冶创造了全球领先的3台轧机整体机架推移技术,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酒钢,1号高炉优化升级改造,中国十九冶创造了大高炉改造工程中38天完成炉壳安装的最短用时纪录。 ——在日照钢铁,营口600平方米烧结机工程为当时全国最大烧结工程,中国十九冶仅用312天就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58年来,在冶金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十九冶从始至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己任,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坚定不移执行“履约、服务、满意”的项目管理原则,帮助客户处理问题,打造亮点,展现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实力和魅力。 中国十九冶承建的印尼德信年产350万吨钢铁项目2×1780立方米高炉工程 “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对中国十九冶而言,要变成全球一流的冶金全产业链一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来牢牢牵住科学技术创新的“牛鼻子”。近年来,中国十九冶认真落实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中国十九冶持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了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十分注重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实现了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建设了一批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样板工程。同时,中国十九冶积极拓宽国家级与行业级科技奖励申报渠道,申请国标和行标的立项,既保持了标准规范的主编地位,又保持了中国十九冶在国家与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瞄准冶金建设“卡脖子”领域强化自主创新。钢铁行业是基础性行业,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在高炉建造领域上,中国十九冶立足冶金建设主责,聚焦高端钢铁冶金生产线和重大装备建造“卡脖子”关键领域,坚决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中国十九冶以企业大型高炉建设项目为依托,研发了冶金高炉高效绿色建造关键技术,解决了现有高炉建造技术质量差、工期长、施工精度低、设施安装难度大、数字化程度低、耗能高、污染重的难题,保障了冶金高炉安全、高效、绿色建造,为类似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与时俱进是实力。中国十九冶面对钢铁产业新技术供给不足和低端技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抓住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热情参加到国内大中型钢铁厂环保搬迁、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等战略性项目建设中,加速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绿色化。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技术领先是魅力。2005年,中国十九冶完成邯钢1260立方米高炉扩容至2000立方米高炉推移式工程推移,推移重量、新旧高炉中心点位移、推移时长等均创下新纪录。中国十九冶潜心研究15年,从始至终保持技术领先和推动技术升级。2022年,南钢实施2号高炉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中国十九冶以领先的技术优势赢得合同,并成功攻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的技术难关,离线新建高炉并带基础整体推移至原高炉位,为业主缩短技改时间,创造了最大效益。中国十九冶将8100吨重的南钢2号高炉平稳推进47.23米,创下世界首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的纪录。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累累业绩是底气。2024年,中国十九冶迎来第三座高炉推移工程——榆钢炼铁工艺装备优化改造项目。中国十九冶项目团队在采用世界领先的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独创技术基础上,大胆采用了随动反推技术,利用液压缸往复运动的特点,首次实现随动顶推,带领高炉带基础推移进入自动化操作新阶段,并以54米的推移距离刷新世界纪录。 58年来,中国十九冶累计承建了21种不同容积的高炉近150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钢铁10%的铁水出自十九冶人建造的高炉,“十九冶方案”不断为钢铁企业解决冶金难题,“冶金建设国家队”也在一次次挑战中成长和蜕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的伟大航程中,中国十九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高的山要攀。未来,中国十九冶将会继续扛起中国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的钢铁强国责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严实的作风,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推动中国十九冶在冶金核心主业上再拔尖、再拔高,坚决当好新时代“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的传播者、歌颂者,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走向世界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