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中心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四川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富集区,钒钛磁铁矿储量巨大,稀土、碲铋等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钒钛磁铁矿中伴生铬、钴、镍、镓等稀贵元素,是国防军工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依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设立[##page##]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13〕534号)》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精神,为快速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推动攀西地区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2017年,展望至2020年。

  试验区范围有: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

  (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四川攀西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面积8.2万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732万,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0.8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9%,是我国重要的水电、新材料、精品钢材和亚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其中,试验区人口、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占67%、73%、79%、56%,是攀西的资源富集地和产业聚集区。

  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太和、白马、红格、攀枝花等矿区,其中,白马、红格和攀枝花铁矿位于攀枝花市,太和铁矿位于西昌市。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冕宁县和德昌县。碲铋矿主要分布在石棉县和汉源县。攀西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钒钛资源储量大。钒钛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约90亿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铁矿石资源190亿吨),其中钛资源(以TiO2计)储量近6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87%,钒资源(以V2O5计)储量1763万吨,约占全国储量的40%。矿石中伴生的铬、钴、钪、镍、镓等金属和稀贵金属,其储量均达到相应元素的特大型矿山等级。

  二是稀土资源品质优。资源保有储量约175万吨(REO),远景储量约1000万吨,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攀西稀土品位高、易采选、易冶炼,是全国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稀土矿。

  三是资源开发条件好。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集中,矿山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多宜于露天开采。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超过8000万千瓦。资源匹配条件好,综合利用潜力大,组合优势突出,是攀西资源的显著特征。

  四是钒钛磁铁矿选冶难度大。攀西钒钛磁铁矿规模大、品位低,丰而不富。矿石结构较为复杂,多金属共生,仅靠选矿手段难以分离,铁精矿中钛含量高,回收利用率低。

  碲铋矿资源独特,已探明石棉县大水沟碲铋矿石量7万吨,碲金属量553吨,铋金属量829吨。金属碲资源远景储量大于2000吨。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攀西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较大进展,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成效显[##page##]著。目前,攀西地区已形成年产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30万吨、钒制品(以V2O5计)3.5万吨、钛精矿200万吨、钛白粉60万吨、海绵钛3.15万吨、稀土精矿(REO)3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REO)1万吨的生产能力。2012年,试验区生产钒钛铁精矿2500万吨、标准钒渣33万吨、钒制品3.3万吨、钛精矿230万吨、钛白粉44万吨、海绵钛0.6万吨、钛材0.27万吨、稀土精矿2.09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1.08万吨。

  一是矿区开发秩序得到规范。制定实施了红格矿区的整顿、整合方案,取消8个小矿山采矿权,对南矿区实行封闭保护,将北矿区10个小矿山整合为一家,实行集中规范开发。将红格矿区19家选厂整合为两家大型选厂,已启动实施。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权由2007年前的18个整合为5个,德昌县稀土矿权现有2个。目前,攀西地区共有钒钛磁铁矿采矿权22个,稀土采矿权7个,碲铋矿采矿权2个。

  二是矿山采选技术慢慢的提升。开发了安全高效的采选技术,钒钛磁铁矿入选品位逐步降低,剥离矿岩、表外矿和尾矿开始得到一定效果利用,资源综合回收率得到提高。2012年,试验区内铁资源综合利用率约70%,钒资源综合利用率约47%,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约14%。

  三是资源深加工水平有所提高。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掌握了从提钒到钒氮合金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钒产业技术,初步形成以攀钢为龙头的钒产业集群。钛渣生产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基本形成钛原料、钛冶金、钛金属加工、钛化工的钛产业集群,钛白粉生产企业基本实现废酸浓缩利用,龙蟒集团创新了硫磷钛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稀土矿山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按照国家生产计划组织生产,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磁性材料、抛光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农用环保材料等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产品加快发展。

  四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在坚持严控总量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品种结构由普钢为主向铁道用钢、汽车用钢、管线用钢、核电用钢以及高强度建筑用钢等高档产品调整升级。汽车零部件、挖掘机铲齿等钒钛特色产品研究开发应用逐步扩大。关闭淘汰了一大批小铁厂、小钢厂、小轧钢厂、小铁合金厂、小焦化厂等落后产能。

  五是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慢慢地加强。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加强创新体系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建成国家钒钛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六是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组织实施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一批重大环保工程。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攀钢等骨干钢铁企业建成了干式TRT余压发电、捣固焦、干熄焦等,烧结烟气脱硫、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等全面推广。全省冶金工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到1.08吨标煤,年节约标煤约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二氧化硫0.7万吨。

  (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体问题。当前,攀西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存在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低品位矿及尾矿利用不够,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二是技术创新进展缓慢,一些关键技术仍未突破,制约产业向高端发展。三是体制机制不活,攀西资源在开发上还存在开放水平、创新活力不够的问题,在要素配置、技术引进、区域合作、布局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壁垒。四是传统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式对资源、能源依赖重、消耗高,也带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节能减排任务艰[##page##]巨。此外,部分钒钛磁铁矿当做普通铁矿利用、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我国钒、钛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集中分布在攀西和承德地区。其中,承德资源以钒铁为主。

  钛产品主要有钛白粉、金属钛及钛合金等。目前,全球钛白产量约500万吨,钛材约15万吨。2011年,我国生产钛白粉181万吨、钛材约3万吨,钛白粉多为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年进口23万吨左右,钛精矿对外依存度约50%。随着应用技术提升,钛材应用逐渐从航空航天等军工为主向化工装备、海洋工程、医疗器械、高档消费品等工业和民用领域扩展,钛合金和钛材需求将快速增长。

  钒产品主要有钒渣、钒氧化物(V2O5、V2O3)、钒氮合金、钒铁等。钢铁用钒约占钒总消耗量的85%。目前,发达国家建筑用钢平均耗钒量为80公斤/吨钢,我国平均约为25公斤/吨钢。2012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高强钢筋产量占螺纹钢筋总产量比重达到80%,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以上,预计中国钢铁用钒将加速向世界水平靠拢。同时,随着汽车、建材等方面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应用发展,以及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加快发展,钒电池产业化应用,将拉动钒需求大幅增长。

  稀土被誉为“工业味精”,是新材料的宝库,随技术进步和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生产稀土矿产品约12万吨,占全球产量近90%,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稀土出口主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稀土需求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20万吨左右。

  搞好攀西战略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支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安全,提升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攀西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攀西地区跨越式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重大举措。要大力推进理念、体制、机制及管理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好的创新开发路子,为国内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探索积累经验。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主题主线,牢固确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以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科技攻关为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开放合作,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战略资源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试验区打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优、资源能源消耗低、生态环境保护好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为推动攀西地区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综合利用。加快推进“以钢为纲”的传统开发利用方式向铁、钒、钛等多种元素综合利用的转变,实现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坚持结构调整。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科学统筹产业园区布局,调整搬迁布局不合理的工业园区。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科技引领。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应用领域,发展高端产业。

  ——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坚持“创新开发、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定位,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持矿产品合理规模,加强战略资源保护。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是把攀西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

  ——结构调整目标。2017年,钒钛、稀土、碲铋材料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钒钛、稀贵金属产品及深加工等,形成钛精矿300万吨、钒制品(V2O5)6万吨、钛白粉100万吨、钛材1.5万吨年生产能力。稀土矿开采控制在5万吨以内,冶炼控制在3万吨左右,大力发展深加工及应用。加快推进碲铋矿开发前期工作,初步形成年产高纯碲60吨、高纯铋80吨的生产能力。

  ——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目标。重点突破攀西矿制取富钛料、氯化法钛白、低品位矿高效利用、非高炉冶炼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钒电池、高钛型高炉渣回收利用技术等产业化。稀土应用技术开发取得新突破。

  ——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铁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钒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20%以上,规模化回收利用铬、钴、镍等主要伴生金属。钒钛磁铁矿尾矿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目标。全面完成小钢铁、小采选、小冶炼关闭淘汰任务,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矿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重大工程,矿区生态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0%以上。

  到2020年,全面实现铬、钪、镍、钴、镓、铜等伴生金属的产业化开发,稀土、碲、铋深加工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验区内建设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以钢为纲”的传统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钒钛、稀土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推进钢铁钒钛、稀土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钛产业重点发展氯化法钛白、高档专用钛白等高端产品,加快发展钛合金及钛材等,积极开发大飞机制造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医疗器械、高端消费品等系列钛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制品。钒产业稳步提高冶金用钒规模水平,重点开发钒电池、高品质钒钢等,大力发展钒铝合金、氧化钒薄膜材料等。提高钒钛磁铁矿伴生金属的分离、提取及深加工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稀土冶炼企业兼并重组,发挥攀西水电优势,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火法冶炼生产装置,大力提高稀土深加工和应用水平。提钒钢控制在国家核定的规模内(国家规划攀西地区2015年为1500万吨)。大力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钒钛铸造及装备制造等。推进碲铋矿开发利用,重点发展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废弃物产生及利用企业在园区关联布局,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综合利用协作互动的现代生产体系。在确保生态和安全的前提[##page##]下,鼓励对表外矿、风化矿、极贫矿实行科学开发利用。落实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尾矿、废渣、废液、废气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攀钢等重点抓好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

  按照合作办园、共享发展的原则,试验区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整优化园区布局,促进试验区内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业布局调整。清理规范试验区现有工业园区,关闭搬迁产业承载条件差、与主体功能不符合、布局不合理的园区,整合归并相关同类园区,抓紧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推进产业、企业集中布局。重点建设三大基地、六大园区。

  ——做大做强攀枝花钒钛铬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攀钢集团高钛渣扩建及钒氮合金生产、红格北矿区采选扩建、盐边钛锭及钛材深加工、仁和汽车钒钛制动鼓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形成年产钒制品4.5万吨、钛白粉80万吨、钛锭3万吨、钛材1.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完成非高炉流程综合利用钒钛磁铁矿工艺技术产业化,将单体规模装置提高到60万吨以上水平,铬、钴、镍资源回收利用达到千吨级水平,实现金属钛、高档钛白和钒电池、钒功能材料等高技术钒钛产品产业化。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推进园区扩区调位,整合安宁工业园区、经河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发展含钒钛特种材料、稀贵金属综合利用、钒钛铸造及深加工产品,综合利用“三废”,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调整升级,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序转移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钒功能材料、高端钛制品,积聚钒钛综合利用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孵化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试验区重要的钒钛技术研发中心。

  ——加快建设凉山钒钛稀土产业基地。依托攀钢集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布局建设一批综合利用和关联产业,大力发展钒钛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太和铁矿扩建工程、会理矿山扩建及低品位表外矿开发利用等,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力争到2017年,建成钒制品1.5万吨、钛白粉20万吨生产能力。推进稀土矿科学开发利用,重点发展稀土火法冶炼、稀土金属、电池级材料等,提高稀土深加工规模水平,加快建设四川江铜稀土采选及钕铁硼薄片生产、稀土贮氢电池、高精度稀土抛光粉等重点项目,建成国内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

  西昌钒钛产业园。整合现有经久工业园、太和工业园,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产品,建设精品钢基地,延伸钒钛产业链,发展高档钛白、钒氮合金、钒铝合金等,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凉山稀土科技产业园。积极引导冕宁县、德昌县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稀[##page##]土深加工,完善稀土产业链,积极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建设稀土研发中心。

  德昌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含钒钛特种合金和特色铸造产品,引进发展机械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

  ——积极打造石棉汉源碲铋产业基地。根据芦山地震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及灾后产业布局调整规划,加强石棉、汉源碲铋矿资源科学开发和保护,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加快采、选、冶产业化技术开发,大力发展深加工。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碲铋及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雅安石棉工业园。发挥石棉大水沟碲铋矿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相关开发企业,推进石棉、汉源合作共建碲铋产业园,加快碲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统筹铅锌等有色资源开发,发展深加工,力争建成百亿园区。

  采取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技术瓶颈,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业技术攻关,突出应用技术开发,攻克一批对攀西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钒钛稀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搭建多层次、多方式的技术创新平台。以攀钢、川威、达钢、龙蟒、宏达等重点企业为骨干,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钒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攻关,试点重大科技攻关全球招标,吸引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发展技术成果交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2.国家重点实验室: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CNAS检验认可国家实验室(攀钢),规划建设钢煤联产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达钢)、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国家实验室(川威)、钒钛综合利用核心技术实验室(宏达)。

  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规划建设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部试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4.省级重点实验室:CMA计量认证省级实验室(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攀枝花学院),规划建设铌钽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威)。

  5.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高钛型高炉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攀钢)、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蟒)、四川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四川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矿部矿产资源研究所)。

  6.其他:国家钒钛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攀钢)、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龙蟒、川威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扶持重大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筛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相关科技专项。发挥四川省同科技部等的部省合作优势,建立钒钛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与中科院及国防军工等有关科研单位合作,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着眼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加强钒钛、稀土等应用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建设创新型产业区。

  加大资源和产业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提升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外引内联,推进强强联合,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关停淘汰区域内落后产能。研究西昌新钢业环保搬迁结构调整,建设接续替代项目,做好职工安置等相关工作。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延伸产品链,兼并重组上下游关联企业,重点推进四川钒钛钢铁集团组建工作,研究组建四川稀土产业集团。

  ——加快矿区规范整合。切实加强试验区内小矿山、小选厂清理规范,关闭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生态环保不达标的采选企业。完成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选厂整合,重点加快红格北矿区选矿企业整合,将现有19家企业整合为2家规模化现代化采选集团。凉山州重点规范整合会东、会理铁矿资源,将现有7家矿山企业整合为1—2家。进一步加强稀土矿山清理整顿,将稀土矿山开发企业整合到3—5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国家批复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坚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向,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入门槛和准入条件,对试验区内资源开发企业根据资源及条件制定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激励约束指标,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资源配置要与技术创新成果、环境保护成效挂钩,重要矿区要配置给有研发创新实力的优势企业集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技术水平。

  ——加强战略资源保护。严格按照国家批复的矿区规划,切实加强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利用好现有矿山和资源,严格限制新开矿区。在铬、镍、钪、镓等共伴生稀有金属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前,对红格南矿区实行封闭性保护。加快推进钒钛磁铁矿资源整装勘查,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度和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稀土矿、碲铋矿等资源保护。

  ——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以开放促开发。引导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和资本要素在试验区聚集发展。重[##page##]点加强与央企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在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科技攻关等领域优先支持有实力的大集团和国家级科研机构进入。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企业重点发展下游产业和深加工应用。加强战略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招商引资,重点加强深加工及高端制品、尾矿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引进。加强与周边区域优势资源及产业的协作合作。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建立矿区生态和环保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各主要矿区资源特点和生态特质,制定各矿区采选综合回收利用指标和生态保护、生态恢复指标。依据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的修复治理成本,合理确定提取矿石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以及征收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标准,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等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与重大产业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抓好稀土行业环保专项检查,加强牦牛坪矿山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德昌稀土矿生态环境规范治理。

  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钒钛产业准入政策和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及排放标准,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幅度减少“三废”排放,实施一批“三废”利用工程,重点是合理规划利用和安全处置含重金属的固体废物,着力加强矿山废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试验区发展环境。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米易至攀枝花段,适时启动全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泸沽至黄联关高速公路加宽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丽攀高速公路、区域内国省干道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等,推进铁路、公路客货站点及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将丽攀昭遵铁路纳入“十二五”铁路建设中期调整规划,开展西昌至宜宾铁路的前期研究等工作。加快宜宾至攀枝花沿江高速、攀枝花至大理、西昌经盐源至香格里拉、西昌至昭通、攀枝花城市过境快速通道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完成中缅天然气管道攀枝花支线工程,并尽快延伸至西昌。加快建设一批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完善输配电网络,增强试验区电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支持指导下,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试验区建设重大问题。四川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协调领导,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省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推进方案和具体措施,协同推进试验区加快建设。

  (二)制定扶持政策。按照“创新开发、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定位,围绕国家批复明确的财税、供地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政策范围,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衔接争取,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制定省级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意见。

  (三)明确目标责任。试验区各市(州)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机构,结合各自实际,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规划期内分年度的工作行动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四)强化考核评估。建立试验区建设发展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把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对试验区各级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估,并及时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

 

上一篇: AI驱动算力金属供需缺口扩展锡价十二连阳稀缺标的整理 下一篇: 山西太钢铁矿违法占地调查:百亿项目实为边建边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