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建议》第0198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与您在议案中提到的意见相一致,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方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基调下,我市也正在积极抢抓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机遇,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力争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远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的重点产业,2021年装备制造业规上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163.2亿元,较2019年增长31.6%;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72.3亿元,较2019年增长39.1%;规模以上公司数达到152户,其中上市公司4户;全市共培育出出售的收益5亿元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团8户,分别是鞍钢重机、鞍钢铸钢、鞍钢矿机、聚龙股份、荣信汇科等。 近年以来,鞍山市装备制造产业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陆续制定下发了《鞍山市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鞍山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鞍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鞍山市磁动力产业发展的意见》《鞍山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方向,大力推进激光、磁动力、机器人等新兴智能产业发展 为了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以高新区为载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建设辽宁激光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激光器为代表的激光元器件、以激光切割机为代表的激光设备以及激光通讯、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光机电一体化共6大产业板块。 大力发展磁动力产业,制定下发了《鞍山市磁产业发展规划》,迈格钠磁动力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永磁传动产品继续扩大市场规模,联合中钢、中科院等单位组建磁动力研究院,并与大连理工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近年以来,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中新自动化公司的硫铵自动码垛机器人、衡业专用车公司的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鞍钢信息产业公司的高炉炉顶清扫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产品成功研发并实现市场销售。 加快调整我市产业结构,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产品质量技术攻关、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较好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聚龙股份、森远路桥、迈格钠磁动力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迈格钠磁动力公司牵头申报的辽宁省磁动力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辽宁省磁动力创新中心正式建立。 积极支持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首台套目录、首台套保险、首台套平台、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省级机器人专项等各类型项目。2021年,市工信局通过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共向上争取资金2120.5万元,其中包括 (1)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高效协同智造数字化工厂”等项目获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2)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获得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 (3)鞍山华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5000立方米LPG船液货罐产品获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支持。 持续落实市政府领导包保责任制,开展“春风行动三号工程”,连续3年由各位市领导挂帅,工信局抽调100余名机关干部,分别包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及时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800余个;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钢都英才计划”的若干政策》,支持一批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以及产业人才来鞍发展;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等各种补贴性职业培训17905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803.86万元;服务实体经济,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召开全市金融机构大型座谈会2次,专项银企对接会3次,专项路演2次,不定期召开企业融资协调会20余次;先后协调组织10余场鞍山市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企业累计成交合同额超20亿元,为我市企业搭建了对接平台,扩大了销售市场;举办鞍山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确定了鞍山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积极组织我市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参加辽宁省举办的辽宁-日本装备制造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企业与发电企业对接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对接会等一系列对接交流活动。 近年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逐步摆脱了过去的单纯围绕冶金矿山设备,逐步向新兴的柔性输变电、轨道交通、激光科技、智能装备、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拓展,并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局面;产品结构正在实现由零部件向整机、由单机向成套解决方案转变;经营方式也逐步由过去的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升级。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冶金矿山装备、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通用机械6大板块,在省内已经初具规模;在冶金自动化、柔性输变电及电网保护、智能金融装备、道路养护装备、冶金矿山装备和大型铸锻件等领域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热吹式除雪车、S-TRD工法机、±400kV/1100M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阀、大型支撑辊自动堆焊工作站、5000立方米LPG船液货罐、75MVA移相整流变频变压器等大型成套化高端产品不断涌现,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逐步加大我市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处理、机器换人、数字化车间等应用场景的培育力度,配合相关部门谋划了装备制造业智能改造项目超60亿元。截止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项目库已经滚动达到26个,有13个项目列入辽宁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其中森远路桥公司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大型成套装备人工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钢峰风机公司的透平机械柔性制造智慧工厂、聚龙股份公司的智能金融装备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项目、荣信汇科公司的智能制造建设项目等一批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改造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通过技术改造、自主研发,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荣信汇科公司成功研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800kV/5000MW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产品,成功通过符合IEC62501-2014标准及工程要求的第三方见证型式试验,通过产品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并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项目;衡业专用车公司的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产业化项目已初显成效,目前主战消防车系列产品已经销售和接到预售订单共计百余台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卧龙电气公司的20MVA邮轮岸基变频电源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已在天津港投运;华冶集团的“中国—尼日利亚电力电工装备工程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我市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对外科技合作平台;聚龙股份、森远股份、鞍重股份、三鱼泵业等公司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华信重工、钢峰风机、鞍山电磁阀等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是加速推进“两化融合”,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导向、技术和服务支撑体系。 二是以我市各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依托,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积极培育符合认定条件的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调动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引领能动性,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全市重点工业产业链,实行园区、部门、企业“三位一体”招商模式,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重点面向央企、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实施点对点重点招商。 支持企业与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联合研发合作,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着眼国防科技创新需求,推进有重大装备应用前景或技术引领作用的创新成果向国防科技应用领域快速转化应用。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与您在议案中提到的意见相一致,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基调下,我市也正在积极抢抓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力争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远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的重点产业,2021年装备制造业规上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163.2亿元,较2019年增长3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3亿元,较2019年增长39.1%;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52户,其中上市公司4户;全市共培育出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公司集团8户,分别是鞍钢重机、鞍钢铸钢、鞍钢矿机、聚龙股份、荣信汇科等。 近年以来,鞍山市装备制造产业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陆续制定下发了《鞍山市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鞍山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鞍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鞍山市磁动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鞍山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方向,大力推进激光、磁动力、机器人等新兴智能产业发展 为了加快我市产业体系的调整,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以高新区为载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建设辽宁激光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激光器为代表的激光元器件、以激光切割机为代表的激光设备和激光通讯、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光机电一体化共6大产业板块。 大力发展磁动力产业,制定下发了《鞍山市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迈格钠磁动力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永磁传动产品继续扩大市场规模,联合中钢、中科院等单位组建磁动力研究院,并与大连理工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近年以来,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中新自动化公司的硫铵自动码垛机器人、衡业专用车公司的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鞍钢信息产业公司的高炉炉顶清扫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产品成功研发并实现市场销售。 加快调整我市产业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产品质量技术攻关、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带领企业加大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通过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较好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聚龙股份、森远路桥、迈格钠磁动力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工业公司知识产权运用试点;迈格钠磁动力公司牵头申报的辽宁省磁动力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辽宁省磁动力创新中心正式建立。 积极支持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首台套目录、首台套保险、首台套平台、先进的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省级机器人专项等各类型项目。2021年,市工信局通过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共向上争取资金2120.5万元,其中包括 (1)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高效协同智造数字化工厂”等项目获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2)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系列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获得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 (3)鞍山华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5000立方米LPG船液货罐产品获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支持。 持续落实市政府领导包保责任制,开展“春风行动三号工程”,连续3年由各位市领导挂帅,工信局抽调100余名机关干部,分别包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及时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3800余个;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钢都英才计划”的若干政策》,支持一批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以及产业人才来鞍发展;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等各种补贴性职业培训17905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803.86万元;服务实体经济,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召开全市金融机构大型座谈会2次,专项银企对接会3次,专项路演2次,不定期召开企业融资协调会20余次;先后协调组织10余场鞍山市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企业累计成交合同额超20亿元,为我市企业搭建了对接平台,扩大了销售市场;举办鞍山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确定了鞍山市工业互联网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积极组织我市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参加辽宁省举办的辽宁-日本装备制造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企业与发电企业对接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对接会等一系列对接交流活动。 近年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逐步摆脱了过去的单纯围绕冶金矿山设备,逐步向新兴的柔性输变电、轨道交通、激光科技、智能装备、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拓展,并形成了一起发展的局面;产品结构正在实现由零部件向整机、由单机向成套解决方案转变;经营方式也逐步由过去的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升级。我市装备制造产业的冶金矿山装备、电力装备、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通用机械6大板块,在省内已经初具规模;在冶金自动化、柔性输变电及电网保护、智能金融装备、道路养护装备、冶金矿山装备和大型铸锻件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热吹式除雪车、S-TRD工法机、±400kV/1100M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阀、大型支撑辊自动堆焊工作站、5000立方米LPG船液货罐、75MVA移相整流变频变压器等大型成套化高端产品不断涌现,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逐步加大我市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处理、机器换人、数字化车间等应用场景的培育力度,配合有关部门谋划了装备制造业智能改造项目超60亿元。截止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项目库已经滚动达到26个,有13个项目列入辽宁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其中森远路桥公司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大型成套装备人工智能控制关键研发技术及应用项目、钢峰风机公司的透平机械柔性制造智慧工厂、聚龙股份公司的智能金融装备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项目、荣信汇科公司的智能制造建设项目等一批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改造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通过技术改造、自主研发,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慢慢地加强。荣信汇科公司成功研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800kV/5000MW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产品,成功通过符合IEC62501-2014标准及工程要求的第三方见证型式试验,通过产品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并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项目;衡业专用车公司的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产业化项目已初显成效,目前主战消防车系列新产品已经销售和接到预售订单共计百余台套,累计实现出售的收益超亿元;卧龙电气公司的20MVA邮轮岸基变频电源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已在天津港投运;华冶集团的“中国—尼日利亚电力电工装备工程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我市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平台;聚龙股份、森远股份、鞍重股份、三鱼泵业等公司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华信重工、钢峰风机、鞍山电磁阀等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是加速推进“两化融合”,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导向、技术和服务支撑体系。 二是以我市各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依托,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积极培育符合认定条件的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调动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引领能动性,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 围绕全市重点工业产业链,实行园区、部门、企业“三位一体”招商模式,以新兴起的产业为突破口,重点面向央企、上市公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施点对点重点招商。 支持企业与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联合研发合作,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着眼国防科学技术创新需求,推进有重大装备应用前景或技术引领作用的创新成果向国防科技应用领域快速转化应用。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